
老人从深巷走来,让人恍如隔世。

古堡正门。
广州日报8月13日讯 南雄发现一座完好明代古
说起中世纪古堡,人们或许会想起欧洲那一座座神秘的尖顶建筑。但在粤北南雄最偏远的百顺镇,近日也发现了一座被重重大山深“锁”的明代古堡。
这座神秘的古堡带着古代中原士族的贵族风格,寂寞地屹立于群山深处,既曾抵御过盗匪猛兽的洗劫,也曾庇护数代中原后裔,历经630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不倒。
古堡之内机关重重
“城堡名叫黄屋城,顾名思义,是黄姓人
站在城堡的东门极目四眺,宏伟的城墙向山边延伸,一眼望不到边。高达9米多的城墙分为两部分,下部由质量上乘、手工精细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则是清一色的规整厚实的青砖砌成。城墙厚从70至170厘米不等。“原来每扇城门都有2套门,1套是木门,1套是铁门。铁门厚6厘米,木门厚10厘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黄校长说。
风格独特的防御堡垒
黄屋城其实是一座庞大坚固的防御性建筑。如遇敌情,城门一关便固若金汤,居民们可在巨堡中
记者看到,古堡中的房屋之间全部都是用梁木连接,相互之间全赖其严谨的整体结构互相勾连。房屋不仅具有防震功能,还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冬暖夏凉。其建筑规模之宏大,
走进城堡,一条条被岁月磨得又圆又滑的鹅卵石古巷伸向深处,寂寞而悠长。巷街两边全是老房子,几户人家对门而建,共用一个天井和门前水沟。雨滴从屋檐下丁丁冬冬滴下来,是寂寞的古堡六百多年来最动听的音乐。


群山环绕的古堡。
“堡民”只剩十多户
黄校长说,旧时有黄、诸、严三姓共居城内,最旺盛时600多间房屋中共住了300多户人家。后来诸、严二姓迁往别处,只剩下黄姓人家。
目前的古堡“原住民”大都耐不住
中原士族南迁避敌之所
为了探究神秘古堡的来历,记者采访了南雄博物馆朱馆长。据介绍,唐宋时期,中原大批士族为避战乱南迁,多驻足珠玑、牛田坊一带。其后,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但也有部分氏族定居南雄,时称客
沉睡了630年的古城堡能否苏醒过来,承载历史变迁和时代
“古城堡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正好630年了。古堡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共有600多间房屋,城内有街巷8条。”当地人、百顺小学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