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项目缓建,厦门会何去何从?这座素来以环境优势著称的沿海城市,被授予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拥有着鼓浪屿等首批国家5A景区的城市,究竟该不该确立化工行业为支柱产业?
■ 一项投资108亿元、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以上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化工项目,如何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
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现场并未给出具体环评单位以及“缓建”时间表,整个发布过程寥寥数分钟。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缓建”决定,厦门一在场记者形容为“峰回路转,看不明白”。
就在5月28日,《厦门晚报》刊登了一篇该市环保局负责人就“海沧PX项目”答记者问的万字长文,还以《海沧PX项目已按国家法定程序批准在建》为题,被舆论普遍视为政府强势推进的信号。
5月29日上午,厦门市政府在要求各部门做好近阶段的安定团结工作时,还提及要保证PX项目顺利进行。
转折可能发生在5月29日下午,厦门市主要领导赴福州向福建省领导汇报PX项目进展以及近期在民众中的反应。据悉,福建省委紧急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门研讨。
当天晚上,厦门市即准备在海沧区召开新闻通气会,但几番变更后最终取消。新闻发布会改在了5月30日上午8点50分,“缓建”的决定始出。
丁国炎为此提及,此次缓建决定和再次环评的工作,亦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
曾参与联署提案的一位政协委员第一时间对南方周末记者称,对于政府尊重民意采取审慎做法,表示欢迎和激赏,他认为,厦门市民的环保素质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经此一役,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他同时亦希望,政府能在再次环评中,继续发扬上述风格,积极听取公众意见,提供公众参与可能,确保再次环评的公正、公开,“惟其如此,市民在一个科学、公正的结果面前,才会拥护政府的任何决定”。
传言纷飞的城市
此次“缓建”决定的紧急出台,其背景是数月来一直蔓延在整个厦门的关于PX项目的种种安全和环保危害的揣测
5月27日的厦门时有阴霾,阵雨连连,在开往鼓浪屿的游船、在繁华的厦禾路茶餐厅,甚至在海沧区偏僻的乡村,关于海沧PX项目的议论不绝于耳。
“有没有收到短信?”这已经成为厦门市民近段时间见面的寒暄语。这是一条直指PX项目的短信,新华网曾披露其部分内容:“翔鹭集团合资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十六公里啊……”
此前,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呼声的场所。在厦门著名的网络社区小鱼社区、厦门大学的公共BBS上,关乎PX项目的帖子,总会吸引数以万计的点击率,“保卫厦门”、“还我蓝天”的字眼屡现网文标题。
因为没有可供咨询的权威信息渠道,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其中部分传闻已近离奇。
就PX物质本身的危害性,南方周末记者专门请教了中科院一化学专家。他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身化学实践的经验后对记者称:“对二甲苯就物质本身而言属于低毒,在化学专业人士看来,和一般化学物品概念无二,其危害性应该可以控制。至于毒性,可能在其燃烧不充分的时候产生。”
他对传闻中所说的PX易导致畸形儿一说予以否认,“这有点言过其辞了,它是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但一般是短暂的。”
不过,在厦门市海沧区,由传言引发的恐慌情绪确已波及具体行业。毗邻PX项目所在地的“未来海岸”,这个大型高尚住宅区如今已被戏称为“味来海岸”。据悉,已有部分购房者要求退房未果。其周遭的二手房价格亦应声而落。但“未来海岸”的开发商海沧投资发展总公司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厦门一地产界人士曾专门调研过海沧板块,“最低时,部分楼盘的退房率达到30%”。联想到五年前,海沧曾立志打造厦门的“浦东”,不遗余力吸引地产商开发,如今的景况令其困惑。他预测,海沧的地产将因PX项目的上马而步入短暂的阵痛期。
可能被影响的还包括PX项目邻近的几所学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海沧学校。该校一位前任领导回忆说,2003年,在海沧区力邀下,学校急速上马,3月校区施工,9月下旬即已开学招生。等学校落成才恍然发觉,数百米开外竟是烟囱林立的化工厂。
若只是平常的酸臭味尚可忍受,但现在该校的困境可能在于,PX化工项目的上马,也许会直接导致购房者流失,而影响其生源。
少数厦门市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试图为孩子调换读书学校,以达到远离危险的目的。
一位归国留学生说,PX项目的上马正摧毁着厦门市民一直以来对于环境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一个一切合法的项目
尽管在民间引起巨大的争议,但直到5月30日宣布缓建前,海沧PX项目的建设却一刻也不曾停息。
5月27日,周日,南方周末记者在PX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由浙江东方建设集团承建的煤仓工程正紧张地进行前期打桩施工。
这座直径达120米的硕大圆穹形建筑,需要打桩580根,东方集团在连续作战一个月后已完成大半,剩下的将在十天内结束。而厂房和锅炉工程亦尚待进行,“正增派机器和人手。”一位现场工人说。
此前,作为该项目投资方之一的腾龙(特种树脂)公司一部门经理笃定地告诉南方周末,“工程非但不会停工,还会加速建设”。
已有的进程证明其所言不虚,2006年8月,海沧土地开发总公司开始为该项目征地,短短40天内征地拆迁1920亩。再40天后,所涉土地已平整完毕。这被誉为“史无前例的海沧速度”。
该经理还告诉记者,与征地建设同时进行的是,大部分工厂设备的定货已近完成,只待2008年进驻厂区。这包括一桩与哈尔滨空调厂达成的数千台冷冻设备的供应合同。
可堪佐证的是,厦门市一银行人士说,目前几家银行针对该项目发放的贷款已达数十亿。
投资方“翔鹭化纤”的计划是,在2008年底,产量80万吨的PX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而一旦该项目建成,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PX项目及其下游产业,将至少每年为厦门的GDP贡献800亿元,这相当于厦门现有GDP的四分之一强。
官方资料亦显示了其顺利的获批过程。据悉,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
南方周末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员处证实了相关说法。“环保总局对第三方环评报告有一个技术审查,看其技术做得是否科学,另外看其报告书是不是符合法律要求,是不是合理,经过审核后最终批准。当时审核一切都是合格的。”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一官员说。
一份“意外”的政协提案
若不是今年“两会”期间,一份由六位中科院院士和百位政协委员联署的政协一号提案,海沧PX项目恐怕至今都难进入公众视野。
提案的发起者、厦门大学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在今年年初发现了该化工项目的存在,依靠多年的化学素养和环保知识,她意识到,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如此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地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
她的同事、厦门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袁东星为此专门搜集和研究了国内外资料后,惊觉事态的严重性。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曾条分缕析地列出了PX项目可能导致的安全后果和污染隐患,大抵包括:选址过近,国际惯例是类似项目距离城市一般在70公里,中国一般20公里,而海沧PX项目距离厦门主城区仅仅7公里,为国际最近的记录等。
这份一号提案经媒体曝光后,在厦门市民间引发巨大波澜。普遍的情绪是,化工企业落户厦门,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为什么一直隐秘不发?
厦门市人大一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关于PX项目几年前就在论证,但一直对外低调处理。
而早在2004年10月,厦门市环保局下属杂志就曾刊文,指出当时民众反映日盛的海沧区空气质量下降源于“海沧区石化工业区与处于其东面的海沧新城在规划上存在突出矛盾,今后PX项目以及大石化项目上马后这种矛盾会更加突出”,并建议政府高度重视。
厦门市一政协委员回忆,早在2006年该项目被批准时,已有部分熟稔化工专业的委员私下担忧对环境的污染。
但囿于统一思想的需要,“一直无相应提案出现。”厦门市一政协领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就在今年的厦门市政协会议上,围绕该PX项目也曾展开激烈辩论,有委员就当场指出,厦门有无必要引进这种项目?
在上月,厦门市政协曾邀请市领导向新任委员介绍厦门市最近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成果,介绍中没有关于PX项目的内容。该委员说,“其实大家最关心这个。”
有效沟通渠道的阙如,其直接后果是,当科学家奋起呼吁后,民众的情绪被大范围点燃。于是,各种离奇的传闻被不断渲染和强化。
甚至有人将其与吉化双苯厂的爆炸相联系,两年前那场事故灾难性的后果无不令闻者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