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犊寨惊现古生物化石群
河北青年报5月21日报道 记者昨日获悉,在石家庄西北部山区抱犊寨的山上,河北地质专家近期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有沉睡了上亿年的奥陶纪和寒武纪古生物化石——角石。据了解,这些化石的发现对于古地质变迁和古生物进化、演变、灭绝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偶然发现古生物化石群
昨日上午,记者随同栾教授来到发现这些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地方。在栾教授的指引下,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抱犊寨水帘洞,在半山腰的一个栏杆围挡处,找到了一个角石化石。
该化石看上去一点儿也不起眼,斜摊在岩石上,约20厘米长,呈浅黑褐色。如果不是栾教授指出这是一个角石化石,一般人很难发现。“这个角石化石是我们在抱犊寨上发现的最长的化石。”栾教授说,这属于头足类海洋动物角石化石。
随后,记者又来到仙人洞附近,在那里找到了大量的卷螺化石。卷螺化石呈螺旋状,比一枚五角硬币稍大。
随着角石化石在抱犊寨山上的逐步发现,栾教授推断,石家庄早在5亿多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这个山上除了这些珍贵的角石化石外,我们还发现了距今约5亿多年的三叶虫化石。”栾教授说,这些化石就形成在下部寒武纪地层内,而且有以本地命名的“获鹿庄氏虫”。
相关链接
角石是古代海洋动物化石的名字,是古代海洋保留下来的一种化石。
其中的三叶虫化石,也叫蝙蝠石,属古生节肢动物,属三叶虫纲,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一厘米至一米,寒武纪(6亿年)至奥陶纪(4.5亿年)最盛,“三叠纪”晚期灭绝(1亿8千万年)。这种化石尤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