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除西山墙时,一名工人一镐下去,竟发出了金属的声音,轻轻取出,原来是一颗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指挥部立即指示公安部门连同周围的土全部取走研究。后来在拆除中又先后起出6颗规格相同的炮弹,这7颗炮弹始终是个谜。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
雄伟美丽的天安门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加之过度采汲地下水和城楼自身重量,主体已严重下沉。解放后虽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尤其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为确保安全,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
毛泽东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天安门城楼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有人提出请外国人承包,但他们提出需5年或3年,最快也要两年时间才能修完。周总理说,我们不能崇洋媚外。紧接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由总参、北京卫戌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被指定承担这项政治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
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按部队编制,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队。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2米,要将这个庞然大物整个罩起来,为它做“世纪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如果用钢管搭架,需一个月。工期紧任务重,架子工人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层层连接,用苇席搭起天棚,除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外,整个城楼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而搭起这个跨度如此之大,堪称世界之最的“天棚”,仅用了8天时间。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文化大革命)外患(中苏关系紧张)之中,完成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意义尤为重大。为严守秘密,不仅北京市市民不知道,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民族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不知被苇席围起的天安门在干什么。所有参加重建的人员更要严守秘密,不准和任何人说,甚至家人,这是政治任务。
拆城楼前首先要进行测量,测量后的数据直接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探雷器检测验收
基于当时的政冶气候,工程完毕,指挥部又成立了9人组成的检查小组,探雷器按所有图纸顺序检测。探雷器非常敏感,一个极小的钉子都躲不过。有一次当测到一个斗拱时,探雷器突然鸣叫。被油饰一新的斗拱立刻被拆开———取出了一只木工扁铲。是别有用心还是疏忽大意?在场的人谁都说不清。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下午3点,周恩来总理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视察,他同现场的工人一一握手,并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来看望大家,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天安门城楼建设得这么好,谢谢你们!”
周总理从东马道登上城楼,详细听取了关于工程情况的汇报,然后又从西马道下来,并指示指挥部领导说,让大家多休息几天,才乘车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