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毛岸英朝鲜战场牺牲 彭德怀不敢向主席汇报

[日期:2007-03-29] 来源:  作者: [字体: ]
 到了大榆洞,梁兴初舒了一口气,大有远道而归的轻松感。他忽然想起一个月前毛岸英曾提出要到三十八军来的事,现在是时候了,开完会就把他带走。当他见到丁甘如时,就顺便问了一句:“喂,老丁,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那个儿子怎样了?我曾答应打了胜仗后就接他过来,他还来不来咱三十八军?”

  “不在了……”丁甘如叹道。

  “怎么?下部队啦?”梁兴初一怔,不由得想起毛岸英对他说过的话,觉得有点对不住毛岸英,“怎么他不到我们三十八军来啦,看不起我们三十八军?”

  “嗐,下什么部队,他牺牲了!”

  “啊?”梁兴初上下牙床拉开距离,半天合不拢。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一句,“牺牲了?”

  “对,毛岸英牺牲了!”

  “怎么搞的?连总部都保不住一个毛岸英,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呀!”

  在梁兴初的追问下,丁甘如只得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如实告诉他。

  “太可惜了!”丁甘如讲完毛岸英牺牲的情况后,遗憾地连连摇头道,“毛岸英还那么年轻,又是毛主席的大儿子……”

  “他怎么不跑出来呢?”梁兴初问。

  “他没经验。”丁甘如说,“后来我听成普说,当时毛岸英正在炉子旁吃东西,成普在门外看到敌机正在扔炸弹,就喊快跑,可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钻在桌子底下躲炸弹……唉,要是跑出来也许就没事了。”

  “彭总可做难啦!”

  “可不是么,彭总急得团团转,总是说‘毛主席把岸英交给我,我太大意了……’老是重复这句话。彭总为难呀,他怎么好向毛主席交待?”

  “打仗么,各种意外情况都会发生,彭总没出事就是不幸中之万幸!”

  “是呀!洪副司令员当时在机关的大洞里,不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他见到彭总时还高兴地说,‘今天是马克思在天显灵,彭总没炸着,我们要打胜仗啰!’彭总皱着眉头说,‘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老夫算是拣了一条命。唉,岸英死得太惨喽……’洪学智听说毛岸英牺牲了,立马就傻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彭总向毛主席报告了没有?”梁兴初问。

  “岂敢不报!彭总当天就给毛主席发去了电报,短短几行电文,他竟写了一个多小时……这个消息难报呀!”

  听到这些,梁兴初后悔当初没有痛痛快快地答应毛岸英的要求,让他到三十八军来。他的眼圈噙着泪花,心中隐隐生起一种愧疚之情。“毛岸英要是不牺牲,他会带兵打仗的,会当一个好团长、好师长的……然而作为一个军人,他的这个最起码的愿望和要求都不能实现了!”梁兴初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告慰黄泉之下的毛岸英烈士。

  毛泽东: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一九五一年元旦,中华大地沉浸在欢庆我志愿军勇士连续取得两次战役胜利的喜悦之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张文秋的家人和志愿军所有家属一样却“遍插茱萸少一人”。他们思念着“出差”在外的亲人毛岸英,大女儿更是思夫心切,常常是独看帘月到三更。

  少华见思齐沉闷不语,知道她又想岸英了,于是关切地问:“姐,是不是又想大哥了?大哥这次出差时间也太长啦!”

“哥也真是,走了几个月,连个信儿都不捎来,爸爸惦记他,张妈妈念叨他,让全家人都为他担心。”平时寡言少语的毛岸青也嘟哝道。

  “听说大哥去了苏联,苏联人过不过年?他们吃饺子吗?”不满八岁的小少林瞪着眼睛问。

  “你就知道吃!”刘思齐用手指轻轻刮了一下小少林的鼻子,笑着说,“你们都放心吧!苏联是友好国家,不会有事的。他一干起工作来,恐怕把我们都忘到脑勺后去了。”

  张文秋赶忙出来打圆场:“岸英去了这么长时间不回来,肯定担负着重要任务。他在苏联一定很忙,想省点写信的时间,抓紧把工作干完,好快点回来和我们团聚!”张文秋说完,递给毛岸青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四十元钱。

  自从毛岸英“出差”走后,张文秋严守承诺。看到大女儿尊重孝敬公公,公公关心指导儿媳长进,她由衷地高兴;而毛岸青每周必到张家,还不客气地把待洗的衣被等不善自理的活儿带过来,张文秋照单全收,洗净、晾干、叠好,乐此不疲。

  张文秋问享受供给制的毛岸青:“岸青,我问你,你的零用钱一个月得多少?”

  “三十多块吧!”毛岸青性子直不见外,实话实说。

  “这样吧,每月给你四十块!”慈祥的老人毫不吝啬,说话干脆。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四十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几十元的月薪可让一个干部养活几口之家。为了给毛岸青这四十元零花钱,张文秋各方面都要紧缩开支,会客或外出活动,粗布列宁装一穿多年,舍不得花钱置办新衣。

  新的一年来临了,中南海里张灯结彩,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周恩来看完彭德怀发来的关于准备打过三八线解放汉城的好消息,认为现在是向毛泽东通报岸英牺牲的一个最好时机,于是同刘少奇商量:“岸英牺牲的事不要再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等老彭回国了再通报就被动了。”“那就报告给主席吧!”于是周恩来心情沉重地给毛泽东和江青写了一封信,说明毛岸英已经牺牲和当时未将电报呈送给他的原因。

  一月二日下午,叶子龙拿着彭德怀的电报和周恩来的信来到新六所,他没敢直接去见江青,而是先找卫士长李银桥。李银桥听说毛岸英牺牲了,一时惊怔得目瞪口呆,两腿一软,瘫坐在水泥地上。过了好一会儿叶子龙才把李银桥扶起来,擦干眼泪一起走进毛泽东居住的一号楼。

  新六所是为改善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居住条件而在京西万寿路建造的六栋小楼,中央五大书记每家一栋,工作人员住一栋。毛泽东在工作稍微缓解一些时,便到这里小住几天,换换环境,休息一下,把过度紧张的精神松弛松弛。

  在一号楼

客厅里,习惯于晚上办公的毛泽东,此时刚起床不久。他坐在沙发上一边翻阅当天的《人民日报》,一边听着留声机里放出的京剧《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他突然扭过头来问江青,“娃娃们都回来吗?”

  “学校放假了,今天两个女儿都回来,思齐也过来,只有岸青来不了,他还在住院。”江青在地毯上踱着方步回答。

  “好像有几个星期没见到娃娃喽!岸青的病可有好转?”毛岸青在上海流浪期间被巡捕、特务打成脑震荡,落下了后遗症,时常犯病,毛泽东为此非常着急,“这个朝鲜战争,把人都拖垮了,任弼时同志也被拖病了,结果一命呜呼……”

  “今天是礼拜天,你别讲那些败兴的事好不好?”江青的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时间不早了,孩子们快到了,我到大门口去迎一迎。”

  “你去吧!”毛泽东吸完一口烟,边咳嗽边说,“娃娃们来了,让他们先来见见我。”

  江青在楼道里碰到了叶子龙和李银桥,问叶子龙:“你怎么到这边来了?”

  “总理让我送一封信。”叶子龙把信递给江青。

  江青看完信,眼圈潮红,叹息了一声,然后振作精神说:“我看这样吧,你们先别去见主席,等一会儿李敏、李讷回来了,咱们再找机会。”

  恰在这时,李敏和李讷一前一后走进了客厅。这一对小姐妹都系着红领巾,李敏束着两条粗而黑的长辫子,李讷扎着两个细而短的小辫子。毛泽东放下报纸,立刻向她们招手:“都快到爸爸这儿来!”

  李讷张开两只小胳膊像个小蝴蝶似的扑向毛泽东跟前:“爸爸,和你亲个脸!”

  李讷和毛泽东碰了一下脸,就势坐在父亲的大腿上;李敏也走到毛泽东身边,拉着父亲的手在沙发上坐下来,高兴得两只秀眼弯成了一双月牙儿。暂时放下工作,放下思考,和女儿小聚,这是毛泽东最惬意的时刻。

 李讷笑着说:“爸爸,我是你的女儿,我想改姓毛,好吗?”

  毛泽东一只手被大女儿拉着,用另一只手抚摸着小女儿的头说:“为么事又想姓爸爸的姓啊?”

  “叔叔们笑我,说我不姓毛,就不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晃了一下小脑袋撒起娇来

<i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157.adsina.allyes.com/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Book|BookPIP&db=sina&border=0&local=yes" frameborder="0" width="1" scrolling="no" height="1"></iframe>
,“我要姓毛,我要姓毛……”

  “娇娇,你没得姓贺,也没得姓毛,你也有意见吗?”毛泽东笑问李敏。

  李敏甜甜地一笑:“我姓贺当然不合适,姓毛又怕惹事,只好跟妹妹一样姓李了。”

  “到底是大几岁,很懂事呢!”

  李讷见姐姐受到了父亲的表扬,再也不喊着闹着要姓毛了。

  “都别闹了,让爸爸歇一会儿!”江青对李敏说,“娇娇,你带妹妹先到花园去玩,过会儿一块回来吃晚饭。”

  江青送走两个宝贝女儿,顺便叫来了叶子龙和李银桥。正在看文件的毛泽东听说叶子龙来了,头不抬眼不动地说:“子龙,我正要找你呢!把岸英调回来吧,你看他把材料写成这个样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没有听到回应,毛泽东抬头一看,只见叶子龙满脸悲情,泪涌眼眶,于是敏感地问:“子龙,出什么事了?”

  江青掉下泪珠哽咽着说:“主席,你一定要挺住。”

  毛泽东已有很长时间没接到毛岸英的信了,以为是军务繁忙,现在他似乎预感到了不幸

  ,忙问:“是不是……”

  叶子龙双手递上文件夹,放在最前面的一页是

周恩来的信:

  主席、江青同志:

  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墓碑。

  周恩来

  一月二日

  江青看到毛泽东脸色蜡黄,目光迟钝,僵硬着一句话也不说,就劝慰道:“岸英是为了朝鲜人民牺牲的,是为了祖国的安全牺牲的,牺牲得光荣。主席,你不要太伤感。我们得到消息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今天才告诉你,就是怕你难过……”

  毛泽东的嘴唇抖索着,但是没有哭,没有眼泪。他眨了一下充满血丝的眼睛,目光开始慢慢移动,望着茶几上的烟盒。李银桥帮他抽出一支烟,再帮他点燃,随之便听到像陕北老农民吸烟时发出的咝咝声,他想用辛辣的烟味来压住那份痛苦的心潮。屋里静默了很长时间,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动,但大家都感受到了毛泽东对长子的眷念和痛惜之情。

  毛泽东吸完第二支烟,把烟头拧灭在烟灰缸里后,沙哑地发出一声催人泪下的叹息:“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毛岸英的不幸牺牲,强烈地震撼着毛泽东的心灵。白发人送黑发人,岸英走得太早了,他只有二十八岁,结婚才刚满一年。回想起来也非常凑巧,当年毛泽东去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时,也是岸英这个年龄——二十八岁,也是刚结婚一年。父子两代同样在这种状况下身临险境,父亲则死里逃生,而他的儿子却壮烈牺牲了。

  毛泽东是人民爱戴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有着同常人一样的舐犊之情。

他年近花甲,那正是含饴弄孙的年纪。毛泽东凝望着窗外那早已萧条的柳枝,轻轻苦吟着《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晚点,尽量晚点……唉,新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她怎能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毛泽东眼圈又红了起来,他要独自承担生离死别的丧子之痛。

  毛泽东洗完脸,刚刚恢复平常公开场合所表现的那种庄严神态,刘思齐就到了。她一进门,便兴奋地讲起了志愿军就要打过三八线,汉城很快就要解放了。讲着讲着,刘思齐忽然发觉毛泽东听得心不在焉,再仔细一瞧,毛泽东的眼圈有点红,于是担心地问:“爸爸,您不舒服?您要保重身体啊!”

  “我的娃,我很好呢!”毛泽东按住心头的伤痛,含混地说,“你也要注意身体,岸英不在,以后就要靠你自己了。”

  刘思齐没有听出也不可能听出毛泽东的弦外之音,佯装生气地说:“岸英去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个信,真把人给急死了!”

  “你不是说他来过信吗?”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想必他这次出差任务很重,工作太忙,或是事情太保密,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毛泽东几乎以恳求的口吻对自己的儿媳说,“思齐,你答应我,岸英不来信,爸爸不着急,你也别着急,行吗?”

  “我听爸爸的!”懂事的儿媳轻轻点了点头。

  “娃呀,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啊!”毛泽东那已经变得稀疏的眉毛有点颤抖,“早年闹革命,我和你开慧妈妈也经常分别,我还写过一首词表达我当时的离情别绪,词中有这样几句——”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似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回忆道:“一九二七年秋天,我们最后一次分别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是在板仓的一个早晨,岸英和岸青还在睡觉,太阳还没出山,田垄里有雾。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我说很快就会见面的,要她回去,可她就是不肯。最后她站在田埂上两眼盯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开,直到浓雾遮住了她的视线。此后我们谁也没有收到过对方的来信,互不了解情况,三年后却传来了她不幸的消息……”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痛定思痛:蒋介石退居台湾后做的深刻检讨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的15个民族的最后结局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