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探秘:千古野人之谜[图文]

[日期:2007-03-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历史有记载,民间有传说,科学有发现,有人证物证,但“野人”依然是一个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谜,没有人知道真相。野人与飞碟、尼斯湖怪兽、百慕大三角并列四大自然之谜有人说,寻找“野人”,寻找古人类的遗址,就是寻找人类进化史上缺失的链条,寻找人类的始祖,寻找人类的起源,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未经证实的野人照片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野人”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丰富的关于“野人”的记载,如《山海经》(战国时期)、《尔雅》(西汉)、《述异记》(六朝)、《酉阳杂俎》(唐)等古书中记载了华南地区的巨型人形动物“赣巨人”、“狒狒”等。特别是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中对“野人”有着详尽的记述。他在描述被称为“人熊”的人形动物时称:

  “其面似人,红赤色,毛似猕猴,有尾,能人言,如鸟声,睡则倚物。获人则见笑而食之,猎人因以竹筒贯臂诱之,俟其笑时,抽手以锥钉其唇著额,候死取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古书中记载的人形动物

  《山海经》以及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上均载有“野人”的形象图。据考究,早在十八世纪末,北京出版的藏文典籍——《诊断不同疾病的解剖学辞典》中出现“罴”的形象,图画上这头“人形动物”站在岩石上,正符合当地对“石人”(即“雪人”)的生态描述——因为它喜欢生活在多岩石的峭壁上,故有些人认为这是最早的“雪人”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西藏野人之谜历来被炒得沸沸扬扬,是“世界四大谜”之一。

 

  在中国,早在1784年就已经有了关于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近年来,在喜玛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

 

  已有若干考察队深入藏东考察,但目前野人仍是一个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雪山、峡谷、原始森林,野人的传说在此流传

门巴人眼中的墨脱野人

关于墨脱野人的传闻,早就有之,但没有真正的标本,人们也将信将疑,这已成为世界之谜。

  走在去墨脱的路上,向导们一直在给我们讲述墨脱野人的故事。

  向导仁青说,在墨脱,门巴人称野人为“则市”。野人特别高大,有两米多高,身有黑色或棕色长毛,能直立行走,雌的有丰满的乳房,极喜欢追逐男人。他曾在背崩爬坡进入东布村的石崖下,被一个全身长毛的东西追赶过,当时天很黑,不敢细看,只是狂奔回家,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一个人路过那个石崖。

  听说野人很痴情。向导加措说,从前墨脱有位姑娘上山砍柴,遇到一个雄野人,被抓进山洞里。姑娘苏醒时,发现野人对她很亲热,待她很好,开始几天,野人怕她逃跑,采果子时都要把她抱着,日子长了,野人也不再防范,她便想着逃跑。有一天,她指着头顶上的石头,暗示说要掉下来砸伤她,野人立即用双手托住石头。待她领着村里人再进山洞时,发现野人虽然死了,但双手仍顶着石头。

  关于这些传闻,向导们都说是前辈们讲的,他们没有亲眼看到。

  事实上,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在喜马拉雅山区域一带,一直有着野人的传说。1960年,墨脱猎人扎西曾遇到一个全身长满棕红色毛的野人,并将其杀死。1975年,波兰一个登山队从尼泊尔南侧攀登珠穆朗玛峰。夜晚,登山队员正在帐篷歇息时,一张巨脸竟伸进帐篷,头上和脸上长满长长的棕红色毛发。队员惊叫一声,那直立的“野人”便迅速逃走。

  翻阅各类资料可知,传说中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区域出现的“野人”,有可能是喜马拉雅棕熊。但包括中科院古脊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部分专家在内仍认为“野人”可能存在,可能是巨猿的后裔,甚至是连接猿与人之间的缺环,只是目前还未获得可靠的证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的地方志中常有“野人”之类的记载,特别是那些现今仍在流传有“野人”活动的地区,当地的乡土志中概无例外,均有此类记载。

近代传说的“野人”

  除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古代文献中有“野人”的信息外,近代口头传说与“野人”遭遇,或目击“野人”的事例很多,简直不胜枚举。问题是,这些目击者或遭遇者果真是碰到了“野人”——严格意义上的“野人”吗?未必。

  这些“野人”只是指“人形的动物”,它们究竟是什么?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在捕捉到实体后才能对这些“人形动物”的属性——鉴别。下面就举一些例子,有的早有传说,有的则鲜为人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神农架发现的野人脚印模型与人脚大小的对比

 

  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传说是,在深山密林中有一种身披长毛的“野人”,或叫“人熊”,见到人后会紧紧抓住人的双臂不放,而且会快乐得笑昏过去,等它醒后就会吃人。所以山民们进山时,要携带一副中空的竹筒,万一碰上“野人”,就双臂套上竹筒让“野人”抓住,待“野人”笑昏过去,山民双臂脱出竹筒,或逃跑,或乘机打死“野人”。这个故事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推断与事实

  科学的判断来自对客观实体的研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缺乏实体的情况下科学上不能作某些推断。

 

  中国各地传说的“野人”形态各异,生态多样,但在众多的传说中还是可以整理出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能直立行走,快跑时或爬坡时四肢并用;外貌似人又似猿,特别在面部混合着人和猿的形态特点;手、耳朵、雄性外生殖器均与人的相似;没有分节的语言,只会发出单调的叫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广西发现的巨猿骨骼和同时期人类骨骼对比

 

  生态学特点是:多单独活动,少数为一雌一雄,或一雌带一仔活动;能在冬季活动,似无冬眠习性。食性主要为素食,在秋季玉米成熟时,会盗食农民种植的玉米,此时期它们活动频繁,易与人相遇;没有发现它们使用工具取食和御敌的行为;能夜间活动,双眼无一般动物所具有的夜间反光现象。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归纳的只是传说中的“野人”特点,并非依据实际材料所做的科学判断和总结,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野人与飞碟、尼斯湖怪兽、百慕大三角并列四大自然之谜

 

  到目前为止,所获有关“野人”的直接材料有毛发、手脚标本、头骨和牙齿等,已经过研究并见诸于报道的有:

  毛发:已有多份材料经过褪色试验和镜检。对毛发细微结构作了检验,其结构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检验“雪人”的那根毛发相似,即与其他许多动物不同,但也不能肯定它就是“野人”的。

褪色试验表明,红色很难褪去,但这也不能说明更多问题,因为有明显人工染色痕迹的“大红”“野人”毛发,在褪色试验中并未褪色。问题是,究竟是用什么染料染的,如何染的,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前,很难从褪色试验中说明更多问题。在国外,也曾发现过“野人毛发”,经有关学术单位的检验,甚至与九十多种已知动物的毛发相比较,也未能鉴定出它究竟是什么动物的,更不能肯定它是“野人”的。

  手脚标本:浙江九龙山“人熊”的手脚标本,经过多方面检验和分析研究,现已澄清,是一种大型短尾猴的,它跟安徽黄山猴十分相似,简直别无二致!虽然有些同志对此依旧抱有热望,希望九龙山的手脚标本是“猩猩”的,但这只能是愿望罢了,只要将实物和现生的黄山猴好好对比一下,就不会再抱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河南南阳地区发现一只“野人”脚,经鉴定是熊的。

难下定义的“野人”

  有关“野人”的考察与研究是迄今世界上有关自然之谜中最引人入胜的题材。“野人”与“飞碟”、“尼斯湖怪兽”、“百慕大三角区”被称为“四大自然之谜”。再加上“气功”、“耳朵听字”(人体特异功能)和“球外文明”,成为七大自然之谜。

  “野人”在科学上是有严格定义的。科学上的“野人”是指人类社会的成员,出于某种原因脱离了社会而流落在大自然里,由于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之外,人性逐渐泯灭,成为如同野兽般的生物,当他们返回到人类社会后,颇难恢复他们的人性,这就是所谓“野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野人,现代人,现代类人猿也许是统一祖先不同的进化产物

 

  作为科学上的“野人”,最著名的例子是1797年法国大革命时代,猎人从阿威龙地区的森林里找到一个年约17岁的男孩,他是自小被遗弃在森林里长大的,被找到时已变成了“野兽般的孩子”。他被发现后曾引起学术界广泛注意和重视,据说经过二十多年的“驯化”训练,才使他“失尽了他的动物行为”。他死时只有四十岁。

  此外,诸如“狼孩”、“猴孩”、“豹孩”、“熊孩”等,这些为动物哺育的小孩也可列入“野人”之列。

  然而,人们一般所说的“野人”,其含义颇为混杂。几乎所有那些尚未被科学搞清的“人形动物”都被称为“野人”。有些现已澄清了的动物,在它们尚未被搞清前也曾被称为“野人”,如猩猩;甚至藏匿在原始丛林中的某些非常落后的民族,在被发现之初也曾被称为“野人”。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问题都只能依靠化石作为证据。但如果“野人”真的是人类的近祖,研究“野人”当然将获得更加直接的证据。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最小剪刀问世 仅3纳米长
下一篇:绝种“神龟”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