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建筑工地挖出千年奇香古木 树皮遭众人铲剥

[日期:2007-03-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多天前,温州某建筑工地一段深埋地下6米、寿命可能上千岁的奇香古木露出“真容”。通讯员 尤增国 林朝阳 摄

  20多天前,温州某建筑工地一段深埋地下6米、寿命可能上千岁的奇香古木露出“真容”(本报昨天曾发图片报道)。昨天一早,温州市考古所所长蔡钢铁,急急赶往平阳县鳌江镇。

  “古木入药”说引来众人挖

  工地上出土奇香巨木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许多人赶来一睹巨木芳容,有人开始传言,巨木的树皮是名贵中药材。于是,有人带来刀铲剥树皮。工地上的工人也难以阻止。

  最严重的是,巨木中段被人铲下约50×30厘米大小一块皮,加上没有专业指导,巨木在吊起时被铁索勒伤。

  平阳县林业局技术指导站站长朱如云对木头进行了初步鉴定,判断为香樟树,按其胸径推断,树高应在30米以上,由于周围没有枝叶和树干遗迹,由此判定出土地点不是原始生长地。朱如云说,从年轮看,树龄可能有上千年,而且在地下埋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对于破坏古木的行为,林业部门也无可奈何,“活的树我们可以管,这个我们没办法保护。”

  古木保存了人类劳动遗迹

  蔡钢铁对记者说,这段古木除了根部一小块泥化,其他部位木质很好,而且香味扑鼻,“可能因为埋在淤泥里,在无氧的环境下保存的”。古木实际已经中空,根部形成了直径一米的空洞,目测重量约10-20吨。

  “它首先是一件非常好的植物标本,目前,整个温州有上千年树龄的樟树也只有两棵,如此长树龄的出土古樟木,省内绝无仅有,在国内也相当罕见。”蔡钢铁说,“它应该有相当长的历史,明显保存了人类劳动遗迹,也是很好的文物标本。”

  蔡钢铁所说的文物价值在于,这段古木可能是当时人们从平阳北部或泰顺文成一带,通过水路运来的。“距离出土点不远,就有一条小河,属古河道,可能就是运输途径”,这段木头可能用于造船、修建大型建筑(如宗祠、寺庙等),由于木材已经中空,当时就暂时没用,保存至今。

  保护古木是当务之急

  蔡钢铁说,由于出土后没有立即保护,20多天过去,他担心再不重视,古木将会千疮百孔,失去珍贵价值。

  “希望政府部门能把古木转移到室内,请相关部门专家来鉴定准确树龄,知道历史后,就可以对其用途进行研究。”

  因为对于生物类的文物,每个地方保护的做法不同,一般需要由文物部门自然类专家将其制成标本。而平阳当地经济不发达,保护能力也比较弱,温州还没有对口的文保部门,如何保护和研究这段古木,也成了文保专家的一块心病。

  目前,当地工作人员已经在古木边立了一块“禁止破坏”的牌子。

  ●新闻链接

  史料记载,温州航海业、造船业在三国时期就已相当发达,平阳“横屿船屯”曾为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温州是全国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战船已能远洋航行;北宋时,温州造船数量居全国船场之首,能制造包括战船、糟船及供官家用的大型游览船等各种船只。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历史揭密:比诸葛亮还牛B的奇才
下一篇:动物迁徙的奥秘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