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款古床的来历,还真有些意外。2005年深秋的一天,朋友在南宫古玩市场溜达时,偶然认识了开古董店的雷先生。闲谈中,得知其老家有人欲出售老家具,朋友心中窃喜。于是,相约下周同一时间还在南宫会面,雷先生把家具的照片带来。
一星期后,朋友如期赴约。在雷先生提供的实物图片中,他相中了一张红木罗汉床。看上去,这张床的确与众不同:深深的枣红色古床散发着幽幽的光亮,万字格的围屏围成三面,粗大的床腿弓着身躯,与平展的床板和简洁的卷纹相互映衬着,由表及里透出一种不可言喻的古典之美。朋友一下子心动了。经过进一步交流,他对这张古床有了大致了解。当下便给雷先生付了少部分订金。拉家具的那天,朋友说自己几乎是开着车一路狂奔去的。还好,实物与图片一致,而且实物比照片更显得庄重、典雅,确是红木原料,做工还算精细。
这张古床从款式上来说,属于明式罗汉床,保存相当完好。罗汉床原本只是坐具,被称作中国式的沙发,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功能性也逐渐宽泛起来,可坐,可躺,也有人将其作为床具使用。朋友的这张古床内径为1.4米×2.14米,外径为1.52米×2.33米,按尺寸来说,已完全可以当床使用了。自从古床进家之后,朋友和妻就淘汰掉了卧室中原有的席梦思床,改与古床夜夜同眠了。
说起古床的断代,朋友也是头头是道。“比如有一个细节,明式罗汉床的床脚都比较简洁,一般只是简单而有力的弧形脚,做工精细,但没有任何雕饰,而朋友这款古床的床脚是在一块整木上挖出一个弧形的弯度,并留下一个柱形的支撑,虽然造型上更显美观稳重,可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肯定,这张床不是明代的。”朋友购到这张古床后,曾请业内多位专家“掌眼”,最后判定它是清中晚期仿明代的作品。现在市场行情估计在10万元左右。
红木家具怕水,所以,朋友平时打理时颇费心思。每次擦的时候,朋友都会把核桃仁放到棉布里,揉碎,用浸出的油来细细擦拭古床的每一个棱角、每一条细纹。光擦三面床围就要花掉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辛苦一些,但朋友和妻却坚持一个月擦一回,朋友说每一次擦拭都是一个重新欣赏的过程。
红木家具也怕潮。朋友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身体本身的温度和湿度,使得床板上出现了一条细细的裂纹。朋友急得到处“求救”,最后终淘得一张防潮纸铺在床板上,这才阻止了床板继续开裂。也正是经过了这个小小的“插曲”,朋友才更加珍惜这张古床。“这张床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这上百年的光阴中,它不知走过多少个地方,换过多少个主人,却还能拥有今天这么完好的品相,太难得了。”朋友由衷地感慨,“所以,不论它的市场价值如何,我都不会把它转卖出去。因为在我的眼中,它已经是一件有灵性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