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就喜欢”

[日期:2007-12-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集邮者关于邮品的收集各有各的“原则”:有人主张根据邮品的年代来收集,邮品诞生的年代是越久远越好;有人希望按照邮品的类别来收集,除了自己正在收集的类别,其他类别的邮品一概不闻不问。这些“原则”该不该遵循?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笔者以为,邮品收集的“原则”应该是“动态”的,在很多时候,我们收集邮品不妨像美国麦当劳广告歌那样——

    日前笔者收集到一枚美国首日封和一枚美国极限片,分别是2003年和2005年美国邮政为好莱坞女演员赫本和嘉宝邮票发行而特别制作的(图1、图2)。笔者把这两枚美国首日封和极、限片拿给一位集邮“高手”看,没有想到遭到了这位集邮“高手”的一顿“数落”——这是现代邮品,又是商业封片,不值得收集。笔者愕然。

    为“现代邮品”鸣冤

    国际集邮界对于邮品年代的划分大致是这样的:“一战”之前的邮品属于早期邮品;“一战”至“二战”之间的邮品属于中期邮品,“二战”之后的邮品属于现代邮品。集邮者在编组邮集时,为了达到“规则”所要求的“珍罕性”而尽量选择早期邮品和中期邮品,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现代邮品就不值得收集吗?当然不是。其实“规则”中也有关于邮品多样化的要求,邮品上的“喜旧厌新”不是高水平展品的唯一选择。

    我国的集邮活动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复苏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一百多年的世界集邮历史而言,我国集邮者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制作的首曰封和极限片绝对是“现代”邮品。但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集邮者制作的首日封和极限片相对于今天而言,又成为了我国的“早期”邮品,再来寻觅当年的“早期”邮品有了一定的难度,假若再过几十年呢?

    为“商业封片”正名

    集邮展览对所谓“商业封片”的鄙视令笔者困惑不已,邮政部门在运转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封片被集邮者倍加推崇,并可以在集邮展览中大放光彩;而邮政部门所属的部门——集邮公司为集邮者“热情服务”,销售的所谓首日封、极限片却被贴上了“商业封片”的标签,受到了集邮展览的冷落,这是什么逻辑?在今天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哪一种邮品可以抹去“商品”的痕迹,p使所谓的“自然”实寄封、极限片,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信封”不是“商品”吗?“明信片”不是“商品”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2月19日,今年世界足坛分量最重的一项大奖“世界足球先生”,最终落在了意大利中后卫卡纳瓦罗手中。身高才1米76的卡纳瓦罗,论条件在世界足坛根本排不上号,因为往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多是前锋的囊中之物。可卡纳瓦罗却成功了,独步天下的灵感加上他世界第一流的预判能力,使卡纳瓦罗在今年世界杯和其他欧洲赛场上表现出十足的“霸气”,也因此得到了世界足坛评委的青睐。今天看似没有“用”的现代邮品,谁也不敢保证将来没有“用”。而我国集邮者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制作的首日封和极限片等“现代”邮品,早已成为我国蓬勃发展的现代邮展中的上佳素材。

    集邮从19世纪一路走来,走过20世纪,走进了21世纪。笔者以为,21世纪的集邮者在邮品的收集上应摈弃旧的“原则”,接受新的现实,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收集邮品。还是那一句广告歌一“我就喜欢”。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集邮可以这样玩
下一篇:世博会徽、吉祥物邮票明发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