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做一名理性、审慎、负责的收藏投资者

[日期:2007-12-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有人认为:"精制"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制币工艺,而不是原有意义上通过"流通"形成的品相等级。但在实际集藏活动中,"精制"与"普制"密切相连,所以把"精制"作为一种"特殊"品相,也未尝不可。"精制"工艺一般包括:币坯在冲切后进行抛光、称量;模具要全经喷砂处理,然后把凸出部分抛光至镜面或镀铬;压印时要降低压印机速度,有时需多次压印;操作时注意不得损伤及污染币面,常戴防护手套操作;运输包装中也不得磕碰。因此,"精制"币外形完整无暇;图像文字轮廓清晰;边缘无缺损。"精制"币币面凸出部分(模具凹入喷砂部分)呈凝霜面(Frosted Surface),凹入部分(模具凸出抛光部分)呈镜面(Mirror-1ike Surface),后者常是鉴别"精制"币最明显的标志。

       精制品(Proof Coins)。精制品原则上并非品相分级,而是一种特殊的制造工艺。由于精制品一般都在问世时即为人们所收藏,所以都是未经流通品。最早的精制品出现于1850年左右,数量很少,到20世纪30年代后,各国造币厂才普遍制造。
     ──Proof-70。又称为完美精制(Pefect Proof),是币面完美无疵的最高级别,没有任何划痕、包装划痕及缺陷。币面可以是光泽如新,也可以是自然本色。
     ──Proof-67。介于Proof-70与Proof-65之间。
     ──Proof-65。即精选精制(Choice Proof),用4倍放大镜可见轻微划痕或缺陷,一般说来已臻完美。
     ──Proof-63。介于Proof-65与Proof-60之间。
     ──Proof-60。用肉眼可见分散的疵点。
     ──Proof-55。即损伤精制(Impaired Proof),精制币虽不流通,但在交易、清洗中也有可能造成一些疵病。


另外,精制品还可分为以下3类:   
  (1)霜(镜)面精制(Frosted Proof)。指币面凸出部分为凝霜面,凹入部分为镜面,属标准精制品状态。从1936 年起,各主要造币厂开始普遍制造。   
  (2)钝(砂)光精制(Matte Proof)。模具经喷砂或酸蚀后未经抛光,所以币面凹凸部分均为钝光面。   
  (3)类(半)精制(Prooflike,P/L)。即并未采用精制工艺,而是用新的模具在最初压印中所得出的表面光洁、轮廓清晰的高质量普制硬币,币面凹入部分近于镜面(因未抛光),凸出部分没有凝霜效果(因未喷砂),严格说来实与AU-55品级相近。

来源:流通纪念币知识普及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台湾纪念币见证永恒历史
下一篇:XK系列浅析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