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课本上的“编钟”(中国集邮报)

[日期:2007-12-17]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董运动 [字体: ]

    期中考试之后,我查看女儿的历史试卷,发现有一道关于战国编钟的题目,她做错了。为了帮她加强对编钟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掌握,我把200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拿出来,让女儿欣赏(图1)。她一看邮票,惊呼:“这邮票上的编钟怎么和我们课本上的不一样?”她拿出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翻开一看,果然不一样(图z)。   

 

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一种乐器,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古乐器,共65件,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它以大小和音高低为序编排,分别悬挂在钟架上。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为铜木结构,分上、中、下三层。钮钟全部悬挂在上层,甬钟挂在中、下层,铺钟挂在下层右面甬钟中间。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予母榫牢固衔接。中下层横梁中部还各有一铜柱承托横梁以加固。编钟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物。我国曾于19871210日发行了面值3元的《曾侯乙编钟》小型张,无齿孔,规格为92 X165毫米。到底哪一个编钟弄错了呢?   

 

我又查找了其他课本,发现人教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与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都有一模一样的战国编钟(图3),不仅与邮票上的方向相同,而且更能看到编钟的全貌,65件编钟历历在目,显然拍摄的时候是站在与折角相垂直的地方。而邮票上的编钟则是站在与编钟较长的横梁相平行的地方拍摄的。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本周发行奥运场馆邮票 小型张邮票采用五边形形式
下一篇:磁卡,现在该怎么收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