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极其珍稀的“大元国宝”(图)

[日期:2007-12-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7年12月15日          来源:收藏快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元国宝折十大钱,据史料记载,铸造于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至1311年),正面钱文“大元国宝”为篆书体,模仿金代“泰和重宝”的铸造钱风格,古朴典雅,端庄秀美,钱背有龙云纹或直读“至大”二字以及素面等多种样式,取材多用青铜和铅质,此钱铸造并非用于流通,是一种镇库的厌胜钱或者是初铸大元通宝时的开炉样钱,因元武宗在位仅四年,此钱铸时短,铸量又不多,故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这就成为中国古代钱币极为罕见的珍稀品种。

  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在元代大力推行纸币,是元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元朝政府就开始发行“中统元宝交钞”,顺帝时又发行“至正交钞”,元代很少铸行铜币,由于元政府不断地滥发纸币,纸币不断贬值,进而引起恶性的通货膨胀,这便是元代经济状况一大特征。“大元国宝”当时并非是有值的流通货币,但这种具有特殊意义、形制精美的大样型钱币,就显得格外出奇,又因历代钱文书称“国宝”的唯它独是,堪称古钱一绝,同时它也展现出元代时期铸钱工艺高超水平和钱文书法艺术的魅力,难怪一直为后代藏家所争宠。

  本人收藏的这枚“大元国宝”,钱径45毫米,穿径13毫米,厚2.8毫米,重24克。

  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在元代大力推行纸币,是元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元朝政府就开始发行“中统元宝交钞”,顺帝时又发行“至正交钞”,元代很少铸行铜币,由于元政府不断地滥发纸币,纸币不断贬值,进而引起恶性的通货膨胀,这便是元代经济状况一大特征。“大元国宝”当时并非是有值的流通货币,但这种具有特殊意义、形制精美的大样型钱币,就显得格外出奇,又因历代钱文书称“国宝”的唯它独是,堪称古钱一绝,同时它也展现出元代时期铸钱工艺高超水平和钱文书法艺术的魅力,难怪一直为后代藏家所争宠。

  本人收藏的这枚“大元国宝”,钱径45毫米,穿径13毫米,厚2.8毫米,重24克。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全球藏家200强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投资金银藏品应长短结合(青岛早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