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永乐通宝与郑和下西洋

[日期:2007-08-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国商报  陈晓友 
 
    “永乐”是吉语,我国历史上诸侯豪强以“永乐”为年号的有前凉张重华、五代张遇贤、北宋方腊,但以此年号铸币的帝王只明代永乐皇帝朱棣铸的楷书“永乐通宝”钱。该铜钱至今仅见背三钱孤品和小平钱两种,永乐官铸铜钱,钱文工整,钱体规范,细辨有宽缘、大字、小样版别区分,近年“永乐通宝”小平铜钱国内外都有出土记录,尤其在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和美洲都有存世,这与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时“永乐玉”曾充当明代国际外交货币有关。

    公元1406年7月11日,明大航海家、宦官郑和在永乐帝“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旨意下,开始了历时28年的七下西洋的远航。郑和下西洋除负有国家外交使命外,还将众多中华文明成果、技艺和大量中国制钱传播到西洋诸国。1408年“永乐通宝”铜钱作为当朝货币在国内大量开铸后,“永乐通宝”小平钱应是流向西洋诸国的主要品种。

    史料记载,欧洲人首登美洲温哥华岛时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居住地存在着大量出土和传世的中国铜钱,其中最晚的是明“永乐通宝”,土著将中国铜钱作为装饰品非常多见。依据这些资料,有史学家认为早于1492年欧洲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中国郑和远洋触角可能去过美洲,理由是古代人们对地理认识有误。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日本现代纪念币发行情况简介
下一篇: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圜钱(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