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邮票中的“红色珍品”

[日期:2007-08-02] 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作者:陈志轩 [字体: ]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这一特殊意义的日子,收藏品市场近期纷纷推出各种相关主题的藏品。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中国邮政在全国推出了“军徽闪亮”个人肖像个性化邮票……
  在嘉德2007春拍上,一枚1968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8分邮票,以39.2万元成交。“红色收藏”成为近年来的收藏热点,邮票并不能算是很大一支,但是因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仍然吸引了不少邮友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的邮票藏家普遍认为,随着邮票市场的回暖,红色邮票收藏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红色邮票关注两阶段
  据藏家刘先生介绍,红色邮票收藏主要有两个阶段比较值得关注:一个阶段是文革期间发行的邮票;另外一个阶段是解放区邮票,指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交通邮政机构发行的邮票。解放区邮票中颇值得一提的是“稿”字邮票———1942年由淮南区交通总站发行,被誉为是区票中的“红印花”,“稿”字四方连目前市场价已达到200多万元。据了解,解放区邮票一直是世界集邮界的珍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陶冶和磨砺,相当的解放区邮票已成为罕见的绝品,据刘先生介绍,泉州市面上几乎看不到。
  相对来说,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文革邮票存世量会比解放区邮票多些,当然,能够摊到泉州收藏家手里的也是寥寥无几。
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从1967年4月19日发行的第一套“文革”邮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起,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最后一套“文革”邮票《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止,这期间共发行“文革”邮票19套80枚,另外还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等5枚未发行邮票。
  据藏家介绍,尽管出于宣传的目的,“文革”邮票的发行量较大,特别是中后期的量更大,但由于当时每年发行邮票的总枚数很少,加上在邮政通信上用量极大,以及使用时限也很长,因此,新票存世量已极少。故目前集邮者手中的“文”字邮票其实并不多,在邮市上也很鲜见。目前,整套“文革”邮票的增值幅度十分惊人,尤其是“文革”期间未发行而流入民间的5枚邮票,更是成为新中国邮票之珍品。
珍品《一片红》的故事
  说到红色邮票,就不能不说到《全国山河一片红》,在中国邮票历史上未发行而流入民间的5枚邮票中,最著名的就是这枚邮票,其设计者是泉州籍的万维生先生。《全国山河一片红》面值仅8分的邮票,其拍卖价曾高达10多万元人民币。其第一版大型彩色纪念邮票名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审查未被通过,后来被集邮者称为“大一片红”。“大一片红”又经修改,改为小票幅,审批之后,计划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票名为《全国山河一片红》,后被集邮者称为“小一片红”。
  1968年11月23日,中国地图出版社集邮者陈潮先生,在北京白纸坊邮亭买到数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出于专业的敏感,他发现邮票上的中国地图轮廓不准确、不完整,于是立即通过领导向邮电部反映。当时,邮电部军管组得知后,便立即下令停止发行,全部收回。原计划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因个别地区有提前售出,因此约有上千枚新、旧票在中外集邮者中流传,现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中的珍品。
  此前,万维生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那是一个荒唐年代里的荒唐事,画“一片红”是偶然的,但由此演绎出的好几个版本的说法和故事却是他始料不及的。万先生还提醒说,现在市场上假“一片红”的邮票很多,据他所知,横版的“一片红”当时只有打印稿,流出来的只有两三枚,而“小一片红”流入社会的也不过两三千枚而已。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
下一篇:王羲之故居被盗60余书法作品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