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起巴西有什么事物是世界领先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足球。其实,巴西在邮票发行上也不遑多让,是世界第二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虽然美国纽约、瑞士苏黎世出现的邮票比巴西早,但这些邮票仅限本地贴用,而巴西在1843年发行的邮票是全国范围内通用。巴西位于南美洲,其国土面积位列世界第五,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纪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巴西在1798年设立邮政,1842年通过法案进行邮政改革,与英国相仿,采取使用邮票预付邮资的寄信方式。邮费不再与寄递路程关联,而是按重量计算。陆路邮件为每1/2盎司(约14克)之内为60雷斯,续重每1/4盎司(约7克)叠加邮费30雷斯;水路邮件则为每1/2盎司之内为120雷斯,续重每1/4盎司叠加邮费60雷斯。当时巴西货币为米雷斯(mil-réis),辅币为雷斯(réis),1米雷斯=1000雷斯。
1843年8月1日巴西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共三种,面值分别为30雷斯、60雷斯和90雷斯(见图)。巴西首次发行的邮票是极简风格,不仅与英国黑便士邮票一样没有国名,还没有任何拉丁字母,只有硕大的面值数额。富有装饰风格的数字镶嵌在椭圆形的防伪花纹图案中,整枚邮票看上去如同鼓瞪的牛眼,因而这套邮票被称为“牛眼”邮票。此套邮票系雕刻版印刷,所用纸张多样,有浅灰色、淡黄色,还有白纸。

该套邮票的背景使用了防伪花纹,这些都是一些有特殊规律的曲线,是通过专用的几何车床(也被称为“玫瑰引擎车床”)刻制的,其原理如同玩具繁花曲线规(又称“万花尺”)绘画各种曲线,人工是无法仿制出精致、匀称、圆滑的防伪花纹的。使用几何车床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如果不知道这些参数,亦无法用几何车床复制出相同的曲线花纹,因此具有很高的防伪功能。这些防伪花纹也被称为“团花”或“扭索”,英文称为“Lathework”或“Engine turning”,不仅防伪,而且美观,例如名贵手表的玑镂工艺也是同样原理。19世纪的邮票大部分是雕刻版印制,几何车床刻制的防伪花纹是邮票、钞票等有价证券常用的防伪措施,从英国黑便士邮票就开始使用,我国清代伦敦版蟠龙邮票背景的防伪花纹亦是如此。
巴西这套邮票的印版有六种,因此印刷出来的版票式样也为六种。第一种版票的54枚邮票是由上述三种面值组成,每种面值的邮票分别呈横6纵3排列,不同面值邮票之间有横线相隔,这种版票中不同面值邮票组成的双联就显得珍贵了;第二种版票的排布与第一种相同,但没有分割的横线;第三种是横6纵9排列的54枚30雷斯邮票;第四种是横6纵10排列的60枚30雷斯邮票;第五种是横6纵10排列的60枚60雷斯邮票;第六种与第五种布局相同,区别在于框架线与邮票间的距离不同。三种面值的邮票共印制了约300万枚,其中30雷斯的邮票印制1148994枚,60雷斯为1502142枚,90雷斯为349182枚。
当时巴西人习惯将邮票贴在信函的封缄处,收件人拆信时邮票会被撕毁。1846年巴西启用新邮票时又销毁了一批“牛眼”邮票,因而如今“牛眼”邮票存世不多,价格不菲。同样也出现不少伪票,多为胶版印制。
巴西最初发行的邮票没有国铭,直到1866年开始才出现国铭“BRAZIL”。1889年巴西合众国成立后,第一套邮票是南十字星图案,于1890年发行。1968年8月22日,该国官方名称更改为“巴西联邦共和国”至今。
作者:黄锡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