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方汉代织锦上的八字篆文,竟与两千余年后的新中国五星红旗形成跨越时空的奇妙呼应。这方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以天象占辞“预言”了中华文明的赓续与复兴,以经纬交织的华彩见证了丝路文明的交融,以一方织锦象征了秦汉时期的统一气象。它的出土,将汉代的天文历法、纺织工艺、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的历史鲜活呈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宝贵物证。
传奇发现
1995年深秋时节,在昆仑山脉北麓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中日联合考古队在汉代墓葬群中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在一具遗骸的右臂处发现了一件工艺精湛的织锦文物,这件色彩绚丽的织物表面,8个篆体汉字在纹样间清晰浮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经考证,这幅织锦不仅承载着汉代天象占卜的文化密码,更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域内最早出现“中国”字样的珍贵实物见证,其跨越两千余年的历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鲜活印证于尺幅之间。
“五星”织锦出土时,与作为随葬品的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在一起,在许多已经发黄且几乎腐烂的有机质文物中间,其夺目的色彩和意味深长的文字令考古队员非常兴奋。这块“五星”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四沿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各缝缀有3条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经国家文物局专家判断,这块织锦应该是拉弓射箭时所使用的护臂。护臂在射礼、攻伐、丧葬等不同场合,由不同等级和身份的人使用,因此它的用料和工巧精细程度等均有所区别。这件护臂使用高档织锦制作而成,是文物中的精品,曾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加《国家宝藏》节目,是参加节目的三件国宝之一,更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这件织锦护臂可谓色彩斑斓,用色为“青、赤、黄、白、绿”,皆为秦汉以来就广泛应用的植物染料。按照传统五色对应,绿色本应是黑色,可能因为黑色不够亮丽而以绿色代替。五色分别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和五星的“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古人能在一块织锦的方寸之间把阴阳五行学说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实属罕见。
该织锦纹样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动物纹,自右向左依次是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第二类是吉祥语文字;第三类是以多色圆圈纹符号代表的“五星”星纹;第四类是祥瑞的云气纹。考古报告称,这块织锦的五组彩色经线根据纹样分别显色,织出星纹、云纹及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灵禽瑞兽纹样;上下每两组循环花纹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每组经向花纹循环为7.4厘米。这块织锦上的图案是织造而成,而不是刺绣或绘制而成,每平方厘米经线220根、纬线48根,丝之纤细、线之密集,都展现了汉代杰出的丝绸织造工艺。
统一气象
锦护臂的纹样间自右及左横列的8个篆体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吉利的占星语。古代的“五星”指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和辰星,即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东方”是中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而“中国”则是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同一座墓葬中,考古队还发现了一条与护臂面料相同的裤子。虽然裤子上的文字有些磨损,但经过修复,他们辨认出了13个字:“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考古人员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这段卦言可能与《汉书·赵充国传》记载的汉宣帝征讨南羌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公元前61年,羌族部落反汉,老将赵充国奉命出征。当时正好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五星连珠天象,汉宣帝借此颁诏:“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这方织锦,正是秦汉帝国大一统气象的具象化呈现——天象与人事的呼应,军事征伐与文化交流的交织,共同编织出“四夷宾服,与天无极”的帝国锦缎。
五星织锦护臂质地为蜀锦,而蜀锦素有“寸锦寸金”之称,当时只有长安和成都才有能力生产。这件织锦护臂代表着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丝绸织造工艺的顶极水平,是不折不扣的名贵品,又何以出现在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密切往来。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管辖,其中也包括精绝国。汉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和外交的主要商品、礼品都以丝绸为主。该织锦护臂被认为是由蜀锦匠人专门为汉朝皇家织造,最终却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证实了汉朝开发、治理、统辖西域的历史。
舞剧《五星出东方》从这块织锦切入,将东方美学与西域风情融合构筑起精彩的艺术空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之美,更是文明血脉的奔涌不息。为纪念秦汉时期大一统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展现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6月发行国家宝藏(统一气象)金银纪念币。其中,15克长方形金币背面便以五星出东方织锦护臂为主体图案,并刊“国家宝藏·五星出东方锦护臂”字样及面额。
新疆地区的丝路遗址不仅保存了锦缎,还容纳了多元的域外元素。织有“马人”武士图案的缂毛、印有丰饶女神的棉布,无不展示着来自异邦的陌生风景,裹挟着浓郁的他乡气韵。当中欧班列的汽笛长鸣与河西走廊的皎月清辉在时空中交织,当张骞凿空西域的马蹄印记同“丝绸之路”的时代经纬交叠,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
五千年文明长河滔滔向前,始终闪耀着古老的东方智慧。织锦上的“五星”早已超越物质载体的限定——它是敦煌飞天舞动的文明北斗,是雪域格桑花簇拥的精神旌旗,亦是“一带一路”的现代华光。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文明的长路中编织出华彩锦缎。五星出东方,中国大一统,东方天际闪耀的不仅是千年预言的历史光辉,亦是当代十四亿中国人共同书写的未来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