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3《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邮票。这套纪念邮票发行于1978年12月11日,全套3枚,其中第二枚为“工业”,面值8分,邮票图案描绘了大型工业设备、工厂剪影和高高的塔吊,展示出广西工业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

邮票中部靠右侧矗立着一台高大的建筑塔式起重机,从结构型式看,应属于:塔帽回转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其塔身(塔架)不转,臂架、平衡臂架等均安装在塔身顶部的塔帽上,绕塔顶轴线回转;依靠动臂作仰俯运动进行变幅的塔式起重机。

动臂式塔式起重臂的角度通常推荐维持在40°到70°之间。这个范围是基于塔吊的机械设计、稳定性和安全操作考虑而定的。在此角度范围内,塔吊能够保持最佳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性。但这台塔吊的起重臂角度还不足17°,并且还在进行吊装工作。

如果起重臂的角度低于40°或高于70°,可能会带来以下风险:
1.机械故障:长期在非推荐角度下工作可能导致塔吊的关键部件过早磨损或损坏。
2.操作难度增加:极端角度下,操作员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吊装物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增加事故风险。
3.安全隐患:超出设计角度可能导致塔吊失稳,甚至发生倒塌等严重事故。
1996-17《震后新唐山》邮票。这套特种邮票发行于1996年7月28日,全套4枚,其中第四枚为“海港”,面值100分。

邮票描绘了渤海湾京唐港的景象,票图上有一艘正在码头停靠的货轮,岸上的门座起重机展臂迎接,其对面的码头也停泊着大型货船,数台港口起重机正在为其装卸货物,展现出壮阔海景中,码头运营繁忙有序的壮丽画卷。票图左侧两台起重机都属于港口门座起重机,由门架和装在门架上面的旋转、变幅和起升机构组成,地面运输车辆可以在门架下方通过),简称为“门机”,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起重机类型,主要用于港口码头前沿和后方堆场,用抓斗和吊钩进行装卸,工作速度较快,生产效率较高。

唐山港建港时期安装的门机多为MQ10-30型刚性四连杆机型,额定起重量为10吨,最大工作幅度为30米,主要用于港口码头的散货(件)、杂货的装卸,并兼顾吊装港口集装箱的功能。2010年后,为适应港口的迅猛发展,该港区逐渐更新了装卸机械设备,淘汰掉原来的10吨机型门机,更换成25吨和40吨更为先进的机型,其额定起重量、最大工作幅度、整机自动化和安全智能化水平更高、更先进。

由于邮票设计者对港口门机的机构部件和码头设施相关专业知识不是很熟悉,所以在邮票的设计绘画中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元素,采用了不恰当的画法,使邮票画面产生了多处设计错误,具体如下:
1.票图中的门机为安装在岸边轨道上,能够使用吊钩和抓斗作业的移动起重机,该机在使用吊钩及抓斗的情况下,均能满足10吨-30米的技术要求。但这两台门机却没有画上吊钩或抓斗,这是无法进行装卸作业的。可邮票中对面码头上的那几台门机却能隐约看到在吊装货物。
2.本型号门机的行走轨距通常为10.5米,门机海侧轨道中心线距码头前沿距离应为2~3米。但邮票画面上门机海侧轨道中心线距码头前沿距离竟大于轨距的10.5米,这样门机臂架的最大变幅距离就达不到船舱口了,岂能进行装卸作业?

3.门机在非工作状态时,应停放在防风锚定装置处,臂架的方向应朝向码头,并通过锚定装置将起重机固定牢靠,尤其在台风来临和船舶靠、离码头时,门机的臂架不能朝向海面,以免发生与船舶相撞的事故。可邮票上这两台门机的臂架方向却朝向正在靠泊的货轮,这是极其不符合门机操作规程的,属于重大的事故隐患。
2011-27《天津滨海新区》“港口”邮票小型张。这套特种邮票发行于2011年10月21日,同时发行“港口”小型张1枚,面值6元。“港口”小型张的邮票主图为集装箱岸桥和集装箱轮船,背景为港区局部俯瞰图等;边饰为集装箱堆场、轮船、地图及象征航线的线条。票图风格气势恢宏。

“港口”小型张邮票近景的主图由三台集装箱岸桥和一艘集装箱轮船以及岸桥下面的卡车和货场的堆积物组合而成。邮票设计者想通过集装箱码头这些主体素材,勾画和描绘出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繁忙的装卸景象。但是,由于邮票设计者对码头装卸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以及港口集装箱装卸工艺等相关知识不是很熟悉,所以在邮票的设计中没有把握素材的正确定位,并缺少了一些必要的元素,采用了不恰当的画法,让票图产生了诸多的设计缺陷和不规范的情景,形成了一幅不符合港口作业场景的画面。
小型张邮票上那三台集装箱岸桥的全称为: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简称为“岸桥或吊桥”,是集装箱码头前沿专用集装箱装卸起重机,属于门式起重机的一种形式。
1.细看“港口”小型张邮票,三台傲岸雄伟的岸边集装箱装卸桥高度达90米,前、后大梁总长度在130米,整桥重量超过1500吨。它是集装箱码头特有的专业装卸机械及标志性设备。通过对岸桥的结构形式和涂装颜色判断,应是2003年至2008年期间,上海港机厂和上海振华重工分别为天津滨海北疆港区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制造并投入使用的岸桥,整体外观颜色为蓝色,共计12台。其岸桥轨面上起升高度43米、轨面下起升高度为-19.5米、轨距35米、前伸距66米、吊具下额定载荷65吨,是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装箱装卸设备。

但细看三台岸桥,却看不到集升降功能和小车行走功能为一体的小车机构以及取物装置的集装箱吊具,并且还缺少了与小车机构连为一体的重要结构装置:操作室,也就是司机室。这三部分总重量近50吨,它们是岸桥构成和运行的重要机构和控制核心的重要装置。虽然邮票上没有画出这三部分,但结构简单的司机室检修平台却画得清晰又完整。没有小车机构、集装箱吊具和司机室,岸桥又怎能正常工作呢?图21是此批岸桥正常工作的场景照片,其小车机构、集装箱吊具和司机室清晰可见。
2.再看“港口”小型张邮票上这艘载满集装箱的巨轮,就靠泊在北疆港区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上,从船体造型和载箱情况看,应属于第五代集装箱船,是当时集装箱船只的先锋,载重量约在10万吨级以上。但邮票上的问题是:集装箱船与岸桥的绘制定位相隔较远,虽然岸桥处于工作状态,可岸桥的前大梁无法达到船上,是不可能直接对集装箱船进行箱体装卸作业的,如不是工作和检修状态,岸桥的前大梁放下是属于违章的(岸桥在非工作状态时,前大梁要升起,防止船舶离、靠岸时产生碰撞,这也是防大风和台风的基本有效措施之一)。
除了以上问题外,小型张邮票中还存在多处不符合港口集装箱装卸工艺和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要求的画面,如岸桥下的卡车、货场上的堆积物等几处错误画法,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2016-26《海上丝绸之路》邮票。这套特种邮票发行于2016年9月10日,一套6枚及小全张1枚,同时还发行了本票册1本。其中第6枚邮票为“海上交通”,面值1.5元,票图前景主体由堆放的集装箱、集装箱岸桥、集装箱货轮等元素组成,与远端的散货轮船相呼应,表达“海上交通”的概念,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属性。但邮票上的这台集装箱岸桥却出现了严重的画法错误,违背了集装箱岸桥正常的工作站位姿态,这是无法对集装箱船舶进行装卸作业的。

集装箱岸桥是由金属结构、驱动系统、安全机构、辅助机构、维修机构、吊具系统等庞大和众多的集合群体组成。票图上绘制的这台岸桥应属于当代较先进的优化机型,可满足大型化集装箱运输船舶的装卸,特别是超巴拿马船型的作业。其运行速度、外伸距、起升高度及额定起重量等技术参数,均满足第五代集装箱货轮、载重量约在10万吨级以上集装箱巨轮生产效率的需要。该岸桥应属于上海振华重工设计、制造的新一代产品,自身重量可达1500吨以上。

岸桥的正确站位姿态,应是前大梁伸出码头前沿(集装箱船靠泊的方向),前后大梁与码头岸边呈垂直,门架下方的大车行走机构沿码头岸边预埋的特型轨道作横向行走,安装在大梁上的起升机构对集装箱船进行箱体吊装作业,将集装箱吊起放在岸桥下方的集装箱卡车上运走或放在岸桥的陆侧堆场上待运,以完成对集装箱船舶的箱体装卸作业任务。但这枚“海上交通”邮票上的岸桥,前后大梁却与码头岸边呈平行状态,整台岸桥相距码头前沿较远,中间还堆放着整排的集装箱箱体,这完全不符合集装箱码头岸桥装卸工艺的基本要求。

试问:这台岸桥怎样为靠泊的集装箱货轮装卸箱体呢?岸桥海侧轨道中心线距码头前沿距离只有2米至3米,这整排的集装箱是怎么放在码头与岸桥之间的呢?实际上这都是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一幅完全不符合集装箱港区装卸作业实际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