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北欧五国的国旗排在一起,你会发现都是“十”字旗,极其相似,它们的历史演进也盘互交错。在14世纪末曾经形成以丹麦为主导地位的,由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的卡尔马同盟,当时芬兰是瑞典的一部分,而冰岛属于挪威。后来分分合合,才形成今天的北欧五国。1808—1809年瑞典与俄国爆发芬兰战争,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国属下的自治大公国,并由俄国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
芬兰邮政始于1638年,19世纪的芬兰虽然是俄国属地,但在邮政上有自主权。芬兰的邮资信封面世比邮票早,1845年芬兰首次发行两种面值的邮资信封,在信封的左下角分别印有黑色面值10戈比(KOP)、胭脂红面值20戈比的邮资图案,邮资图案为竖向的椭圆圈内印有芬兰国徽和邮政号角。1860年之前芬兰的货币是1卢布=100戈比。1850年发行第二个版本的邮资信封,邮资图案改印在西式信封的上翻盖中,系横向放置的椭圆圈内印有芬兰国徽和邮政号角,有3种面值,分别是蓝色的5戈比、胭脂红的10戈比和黑色的20戈比。如今20戈比的邮资信封存世仅2枚。这些邮资信封上的邮资图案通常不画销或盖销,因为邮局职员认为邮资信封已经写上地址了,无法再使用,也就没必要注销邮资图案了。
1856年3月3日芬兰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分别为国内基本邮资的蓝色5戈比面值邮票、寄国外基本邮资的胭脂红10戈比面值邮票,其图案与1850年发行的邮资信封的邮资图案基本一样。这些邮票是在小型印刷机上凸版印刷的,先印刷一行横向排列的10枚邮票,然后掉转纸张印刷另一行10枚邮票。两行邮票对倒印刷,由于是手工操作,这两行邮票基本不是一一对齐的,邮票没有齿孔。

邮票上的国徽图案由两部分组成,下方的盾牌里面有一只戴着金冠的狮子,右前爪握着一把直立的剑,左前爪握着一把弯曲的刀,右后爪踩在这把刀上;盾牌上方是皇冠。国徽图案下方是对称的两把邮政号角,在国徽图案两旁印有面值。
由于以往的邮资信封实寄后大部分没有被画销,有人会钻空子将其邮资图案剪下当作邮票使用。于是印厂在芬兰首套邮票上加了一些暗记,包括2个邮政号角的喇叭口处分别加了小圆点,这些小圆点被称为“珍珠”。早期印刷的5戈比邮票上的“珍珠”直径约3/4毫米,1858年开始印刷的5戈比邮票上的“珍珠”较大,直径约1毫米。一些大“珍珠”版别的5戈比邮票是印刷在条纹纸上,这是芬兰首套邮票中价格最高的品种,新票单价约2万美元。该套邮票在国徽的盾牌与皇冠之间也添加了小菱形暗记。
芬兰首套邮票发行后,要求各邮局要注销已付寄的邮资信封上的邮资图案。初时很多邮局还没有邮戳,邮票大部分是用笔画销的。对倒的双连邮票不论新旧现在市场价格约10万美元,如果使用地名邮戳盖销的,则价格更高。但是倘若是沿椭圆边缘裁剪且是划销的单枚旧票,价格就低得多,有的只需几十美元就能买到。
之后芬兰邮政在新印刷的邮资信封邮资图案上也添加了“珍珠”暗记,容许人们剪下新版的邮资图案当作邮票使用,这种情形的实寄封如今十分珍贵。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之后,芬兰开始谋求独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芬兰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脱离俄国完全独立。1917年独立后的芬兰首次发行的邮票是以国徽中持剑狮子为图案,邮票以瑞典文“FINLAND”与芬兰文“SUOMI”显示芬兰国名。独立后的芬兰成为总统制共和国,现在芬兰国徽图案还是盾牌中持剑踩刀的狮子,形态与之前的国徽有所变化,而且盾牌之上不再有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