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是一条“老牌”金融街,素有“东方华尔街”之称,道路两旁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罗曼式、日尔曼式、俄罗斯古典式等中古时期的西洋建筑尽显异国风情。其中,位于109号的天津邮政博物馆(图1)始建于1884年,其前身是清代海关邮局及“大清邮政津局”的办公地,迄今已近140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清代建造的邮政局房。1878年3月9日,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指派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牛庄(辽宁营口)、烟台和上海五处依照欧洲模式试办邮政。1878年3月23日,德璀琳在天津发布公告称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外开放收寄华洋公众邮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公众有了使用官办邮政传递信息的权利,民信私札第一次跨入邮局的大门,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1878年7月,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在天津向全国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主图为清皇室的象征—蟠龙,1套3枚邮票的面值分别为1分银、3分银和5分银(图2)。

作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中国邮政史上众多的“第一”都诞生在天津,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第一部邮政规章、第一条邮路、第一张邮政资费表、第一套邮票、第一份邮发报纸、第一次航空邮运以及世界第一长度的陆上邮路—“万里邮路”等都诞生在这里。2010年10月,天津邮政博物馆在大清邮政津局大楼建成开馆,依托天津邮政博物馆建立的大龙主题邮局也正式对外营业。天津邮政博物馆的建成和大龙主题邮局的对外营业,为天津市乃至全国集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交流和展览的场所,也为天津增添了一处标志性旅游景点。大龙主题邮局位于天津邮政博物馆二楼圆厅内,自开业以来,始终致力于中国近代邮政历史知识与天津深厚文化底蕴的普及、传播,已推出了一系列大龙邮票文化主题邮品,如《华邮溯先》纪念邮册、《穿越天津》明信片套装、大龙邮票木质印版明信片摆件、《天津开办邮政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封、《天津开办邮政一百四十五周年》纪念封、《画说大龙》连环画纪念封等,并为广大集邮爱好者免费加盖纪念邮戳。同时,大龙主题邮局还与天津邮政博物馆联合,通过自办、联办等方式举办了多种集邮展览和主题活动(图3),并结合党建宣传、促进天津文化繁荣等主题与新闻媒体共办馆藏介绍、藏品展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天津的小洋楼作为天津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串起了天津市独具魅力的历史文脉,天津的五大道等地成为旅游热点。为支持天津文旅事业的发展,天津邮政以我国近代邮政发祥地为主题,并融合天津和五大道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长沙路101号的原天津民园邮政支局打造成为大龙主题邮局五大道店。2018年5月,大龙邮局五大道店正式投入运营,融入了风景明信片、邮戳文化、“慢递”服务等邮政元素,整体再现了近代天津国际都市风情和人文历史风貌。主题邮局内设有明信片留言墙、“慢递”信件服务区、文创产品展示区、客户书写休闲区、文化互动体验区(图4)和邮政传统业务区等功能区。

在经营方面,大龙主题邮局积极尝试内部竞标经营,在运营管理、绩效分配、服务面貌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制定了《大龙主题邮局承包管理办法》以及配套激励措施和产品支撑方案。同时,通过邮乐网、抖音等平台,将主题邮局从线下“搬”到线上。这些转型措施成功释放了大龙邮局五大道店的经营活力,该店一跃而成为“网红打卡地”,带给市民、游客以全新的文化体验和更富特色的邮政服务。如今,主题邮局还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顾客可在现场录制网络微视频,然后通过转码软件和集成打印设备生成专属二维码,再打印在自己指定的明信片上,可随时扫码观看。此外,顾客还可在这里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拓版画的乐趣,拓印以“大龙邮票”为主题的版画。2023年3月23日是我国近代邮政试办145周年纪念日,天津邮政在天津邮政博物馆特别发布了纪念封、明信片各1枚,同时启用了彩色邮资机宣传符志,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和集邮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同时,天津邮政博物馆举办了“龙行天下 津邮风采”主题邮政文化展,并组织天津集邮界专家开展了专题研讨座谈会。
来源|《集邮博览》总第442期:大龙邮票与大龙主题邮局,作者: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