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游子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担忧即将出远门的儿子那种不舍、牵挂、疼爱的慈母形象。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
母亲节和康乃馨的关系,最初可能源于古罗马传说:康乃馨是在基督被钉十字架之后出现的,当母亲玛丽亚在儿子死后哭泣时,她的眼泪落在了地上,康乃馨便从洒满眼泪之处生长出来。不过母亲节送康乃馨这一习俗的全民化,源自于世界上第一套“母亲节邮票”。这套母亲节邮票由时任总统的罗斯福亲自设计草图,以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艺术家的母亲》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在邮票左下角添加上插满康乃馨的花瓶,营造出一种母亲凝视着康乃馨的效果,母亲和康乃馨的官方联系便在这温馨的画面上结合了起来,母亲赋予了康乃馨“温柔、亲切、慈爱”的色彩,而康乃馨也成为了寄托子女对母亲美好情感的象征。
中国邮政在2013年5月11日发行了《感恩母亲》特种邮票,这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枚感恩母亲主题的邮票。画面中心是一朵绽放的粉色康乃馨,桃心和丝带的造型营造着温馨的气氛。这套邮票也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能够“刮出祝福”的邮票,刮开邮票金色丝带的覆盖层,可显示出感恩母亲的祝福语。祝福语共4条,分别为“妈妈,我爱你”、“祝妈妈永远幸福”、“世上只有妈妈好”、“谢谢妈妈养育之恩”。
其实,中国人从来不吝惜表达对母亲的爱,中国自古也有一种代表着自己对母亲思念、感恩的花。孟郊除了《游子吟》之外,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门堂,不见萱草花。”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即将远行天涯,植萱草于北堂,借鲜艳花色以悦亲心,或食之令母忘忧,以此希望母亲能够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恼与忧愁。在唐宋诗词中,萱草便意蕴为母亲,萱草花便是古人用来送给母亲的“母亲花”。
母亲是我们背后最坚强的支撑,古今中外那些创造了伟大奇迹的人,做出了非凡贡献的人,都得益于母亲的支持和谆谆教诲。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孟母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孟子成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可见孟母是一位有见地、有思想的母亲。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的足迹遍及21个省市,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中国各地名山大川,切实的实现了“行万里路”,可谓是中国最早的旅游博主。他耗时30年考察各地风土人情和地貌特点,撰成了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在科考为唯一出路的大环境下,徐霞客可以勇敢的另辟蹊径,得益于他开明的父母。他的母亲性格达观开朗、心胸豁达,体察到徐霞客“父母在,不远行”的想法后,鼓励儿子勇敢出游,并为徐霞客制作了“远游冠”。甚至在八十高龄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儿子的支持,徐母做出了惊人之举——和儿子一起旅游。正是由于母亲的支持,才成就了“千古奇人”徐霞客。
J13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
发行日期:1987年2月20日
设计者:高云
一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母亲,教导岳飞要以保家护国为己任,竭尽忠诚。为了激励儿子英勇报国,在他的背上刺出“精忠报国”四字。虽然这一说法更大程度上来自演绎小说,但岳母刺字的故事却流传了几百年,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宋庆龄虽然没有子女,但她却把满腔的母爱全部献给了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曾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由宋庆龄女士于1947年4月10日亲手创办的。宋庆龄指出剧院的宗旨是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为儿童服务。许多小朋友都是伴随着《夜莺》《丑公主》《皇帝的新衣》《兔子和枪》《挑战3VS3》等经典剧目成长起来的,培养了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
从吃穿用度到培养教育,母亲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伟大而无私的感情。我们更应该用尊敬和关爱来回报母亲。论语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我们无需卧冰求鲤,只要多给父母一些陪伴,少一些不耐烦;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抱怨。
2014-23《中华孝道(一)》
发行日期:2014年9月30日
设计者:卢延光、曹国伟、蒙复旦
2016-29《中华孝道(二)》
发行日期:2016年10月7日
设计者:卢延光、曹国伟、蒙复旦
撰稿:孟洁
海报、图片编辑:郭志义
编辑:宋郁瑨
排版: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