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第一个节气——立夏。从今天开始就正式告别了春天,火热的夏天即将到来。古人认为,从立夏日开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施地化,万物并秀、百果飘香,立夏也因此被称为“四月节”。本日的干支五行吉祥色是天青色和黑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道:“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已经长大了。立夏时节,日照时间不断变长,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天气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
蝼蝈是一种蛙属动物,一入立夏,天气转热,就能依稀听到田间湖畔的蝼蝈开始鸣叫;生活在潮湿泥土里的蚯蚓,也爬出来翻动着掘土;阳光明媚的乡间,野菜蔓藤争相攀爬、生长着。
时值立夏,春花退场,在一片翠绿丛中,牡丹犹然盛放。牡丹远观繁华似锦,近赏雍容华贵,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二十四节气(四)》特种邮票中的“立夏”这一枚,就描绘了现实生活中一的名女子观赏牡丹的场景。
立夏前后,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时节。“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田间地头忙于早稻插秧,但由于气温较低,栽秧后还要追肥、耕田、治病虫等;这时的茶树春梢发育最快,茶农们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华北西北等地气候干燥,土壤干旱,百姓还要忙于中耕,灌水防灾,呵护小麦灌浆。
古有“立夏看夏”之说,意思是夏天要收的农作物已经进入到了生长后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这日就能看出来。因此作为农耕社会,我国古代非常重视立夏这一节气,帝王会率领文武百官南下举办迎夏仪式,祈求和期望丰收。
我国民间有“斗蛋”的习俗。用煮熟的鸡蛋,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在孩子的胸前。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各人的蛋相互攻击,蛋先破者失败。
我国民间认为立夏秤人会带来福气,因此立夏时节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另外,民间还有吃“立夏饭”、吃“立夏蛋”等习俗。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人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水乡农村的景象,绿原、白川、烟雨,寥寥几笔就把当地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描绘了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和繁忙。我国邮政在1978年11月30日发行了《水乡新貌》特种邮票一套5枚。其中第1枚图为“机械插秧”和第2枚图“喷灌”,描绘了立夏前后江南水乡得农忙景象。整套邮票以江苏太湖为背景,采用五连张形式,完整展现了一副江南水乡农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出自于我国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之笔。诗人生动描绘了立夏时节的闺阁生活,用一幅幅无声画面展示出勃勃生机。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和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苏轼的形象曾多次出现在我国邮票中,比如2009年发行《古代书院》(二)《东坡书院》一枚,2012年发行《宋词》邮票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枚,以及2015年发行《诗词歌赋》中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枚,这三枚邮票中都有苏轼的形象。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石榴花承春迎夏,开放的时候灿若云霞、明艳热烈,在明清乃至近现代国画名家的作品中,经常看到它的身影。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榴花图》,较之其笔下其他浓墨淡彩,雄浑的山水画,这副画作露出画家笔下鲜有的娇媚之红。他以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题款,布满画面,称赞石榴花国色天香。我国邮政曾在2009年发行了《石涛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6枚,选用了石涛的作品《巢湖图》《听泉图》《对菊图》《梅竹图》《人马图》《墨荷图》。
赏邮票之美,值岁时之嘉,汲丹青神韵,沐慧乐年华。想要欣赏更多邮票上的丹青之美,请关注2023集邮日历《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