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1598期 四十载时代脚步 近半生美好记录 ——赏《经典永流传 集藏四十年》邮票典藏册有感

[日期:2023-02-15]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图片

图片

《经典永流传 集藏四十年》邮票典藏册

四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极短的一瞬,但对一个人来说,却几乎是半生的时光。当我们回溯之前的四十年,没有什么比翻开这厚重的邮票册更亲切、更能让人感慨万千的。从我来讲,有5个关键词可以代表我的感受。


见证

四十年里,邮票见证和展现了诸多的大事、要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凡是上了邮票的,就相当于是“国家名片”地位、分量不容置疑。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历次代表大会时发行的邮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历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邮票图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0周年、50周年、55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邮票,见证着祖国发展强盛的足迹。


图片

J.103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图片

J.151 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第一组)


图片

J.165 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第二组)


图片

J.172 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第三组)


我们从电视上、在场馆里,更从一套套邮票里见证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在奥运史上实现“零”的突破;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首办重大赛事;2008第29届奥运会的精彩绝伦,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成为双奥之城的荣耀。

图片

2021-12 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小型张 国家速滑馆


每套中外联合发行邮票,都是中国外交成就的体现,展现着中国和建交国家最经典的地标及文化符号,更见证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我们也见证了邮票本身的变化,JT志号变为编年志号,“中国人民邮政”铭记改为“中国邮政CHINA”,显示出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形象。


亲历

我是1983年到北京上大学的,没多久正好赶上首届全国邮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喜欢“攒邮票”的我像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看着参展者琳琅满目的展品,想想自己可怜巴巴的两个小邮册,暗下决心:从现在开始,邮票要一套不落的全收齐。每年年底,翻看满满的一本邮册,就是最享受的时刻。四十年后,这个习惯已经成了我“固定动作”。每当翻开邮册,我都会想,我与这套邮票有没有什么渊源,有的话,就会更加沉浸其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慢慢地看着这四十年的邮票,仿佛与一同走过四十年的老友在轻声交谈,亲历了,就更亲切,品味这些邮票,必定会想起当时自己参与某一件事的场景,会有一种“你记着我”“我懂你”的默契感。

图片
J.131 教师节
2014-19 教师节

1986年9月10日,第2届教师节来临之时,发行了《教师节》邮票,我不禁想起一年前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我坐在操场上,心潮澎湃,为自己是一名师范生而自豪。

图片
1997-10香港回归祖国 
套票、小型张

看到《香港回归祖国》邮票,就想起1997年6月30日晚上,人们等在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下,在7月1日零时即将到来时,人们一起大声喊着“10、9、8、7……1”,为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而欢呼雀跃。

图片

特2-2001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

面对着《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让我不由想起2001年7月13日夜“申奥”成功后的彻夜狂欢,天刚亮我就到邮票公司门市部去排队,等着购买申奥成功邮票和中国邮政、香港邮政、澳门邮政联发的大版票,在场的人们互相感染着那种喜悦和期待。

2016年12月,亚洲国际邮展在广西南宁举办,纪念邮票主图是颇具民族风情的壮锦和绣球,我在邮展现场也获赠了一个绣球,现在还摆放在我的书柜里,写这篇文章时,我看一眼桌上的南宁亚展邮票,又回头看一眼书柜里的绣球,仿佛它刚从邮册中跳出来……我不禁莞尔一笑。


共鸣

收藏和研究,是两种心态。收藏,总是选择自己打心眼里喜欢的,打开观看时,仿佛有共同的语言,能与之对话。而研究则是在未知的领域中去挖掘,往往是为着一个信念,去下苦功夫。收藏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快乐之一就是共鸣。与邮票的共鸣,是熟悉邮票的来龙去脉,因而能对这套邮票展现的场景如数家珍。

每当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或公园里,我总有一个下意识的习惯,想一想这个地方发行过什么邮票没有。除了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这些多次登上邮票的明星建筑,像四元桥、玉蜓桥等立交桥都曾在1995年的邮票上亮相,开车行驶在这些立交桥上,仿佛我就在邮票画面里,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片

2009-20 唐诗三百首

共鸣,是会心的微笑,是把邮票指给儿女或孙辈时悠长的回味。是讲“想当年”时,那嘴角扬起的自豪。我时不时地会拿2009年发行的《唐诗三百首》邮票向孩子们展示,告诉他们这套邮票用到了檀香油墨、荧光油墨、金光幻彩珠光油墨、微缩雕刻、多媒体技术等,可视、可听、可触、可闻,用高倍放大镜看那极微小的一句句唐诗依然十分清晰。虽然印制工艺是设计、印制、发行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的,可我依然以“我知道有哪些特殊工艺”而自得,也体会到了设计家与古代诗人的共鸣。


情怀

对邮票有情怀的,大多已是中年往上,也许是执着的集邮爱好者,也许只是当年买8分钱的邮票寄信,对回信的期待曾是那个年代或甜蜜或青涩的记忆。甚至邮票在信封上怎么贴,信笺在封内怎么折,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今天,我们寄信少多了,收到的信上,不少已经事先印好邮资,有的则可能盖着总付邮资的戳记,或者是贴着邮资标签,真正贴着邮票的已经比较少了,但我就对凡是贴着邮票的来信青睐有加,总是仔仔细细地拆开,生怕撕坏了邮票。当看到一枚不熟悉的邮票,必然要仔细看邮票下方的文字,了解这套邮票是什么票名,一共几枚,这是第几枚,这大概就是长久以来对邮票形成的深深的情怀。于是,当我翻阅1983-2022这四十年的邮票典藏册时,感觉十分的轻松愉悦,不用考虑有几枚,已经一目了然排列在一起了,这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好办法。


图片

图片

动画系列邮票

对邮票的情怀,既有对邮票本身的,也有对邮票内容的。这些年连续发行的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邮票,不仅有经典的四大名著,还有《西厢记》《聊斋志异》等,每一枚邮票,都让我脑海中隐隐约约的人物形象变得具体而真实。最近有几位中年朋友来观看邮册,当他们看到动画系列邮票——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哪吒闹海、黑猫警长时,无不是仔细端详的样子,他们应该都是看着这些动画片长大的,对这些动画故事有深深的情怀,恰好邮票可以让他们慢慢回味。


齐整

现代收藏,讲究“齐”、“整”,即齐全、完整,品相整齐。从集邮角度来讲,中国邮政每年发行的邮票可不只是年册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只是大家比较多的关注纪念和特种邮票罢了。可是要求全,一般年册里没有的普通邮票、特别发行邮票、贺年专用邮票、贺卡专用邮票、个性化邮票原版票,也是不能落下的。要是花数十年时间,一套一套去挑选、购买,效率实在太低。人们更倾向于在经济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从发行者或权威经营者处一次购齐,不仅保真,品相也有保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对于年轻一些的朋友,可能没有亲历上世纪80年代,近些年才开始收藏邮票,那么不妨把把视线投向力所能及和自己有所交集的时间点。新中国邮票有约定俗成的切分点,1983年,是邮票发行一个细分阶段的起点,这一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集邮者队伍迅速壮大,全国各地邮票公司、集邮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邮票年册从1983年开始发行。因此,JT志号邮票中,就分成了1974-1982、1983-1991两个阶段。1992中国邮票从“大排行”改为按年编号,因此,从1992年至今,就是“编年邮票”时期。我们可以顺着这个分期,逐渐的向前追,这样,既有动力,又有连续性。我们也期待着中国集邮有限公司能逐步提供此前各个时期的邮票,我想,这样在藏品柜中整整齐齐的排列开,一定极有成就感。



撰稿:刘劲
编辑:宋郁瑨、杨晨、李硕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香港邮学会将举办“香港邮展 2023”
下一篇:第1599期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