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本日的干支五行吉祥色是黑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露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由于此时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因称“白露”。白露节气意味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在古代,“鸿雁”指两种候鸟,大曰鸿,小曰雁;“玄鸟”即燕子。白露时节,大雁、燕子等候鸟要南飞避寒。“群鸟养羞”中,“羞”通“馐”,“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意思是鸟儿们此时开始储藏食物,准备过冬。
2018-22 大雁
设计者:马飞达
发行日期:2018年8月17日
白露时节,农田里的作物即将成熟或已经成熟,谷子、大枣、核桃、棉花等农作物硕果累累、缀满枝头,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农民们一边争分夺秒地在田中抢收庄稼,一边还要为播种做准备。丰收的喜悦冲淡了日复一日的忙碌与辛苦,令他们干劲儿十足。
2018-21 二十四节气(三)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发行日期:2018年8月7日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日渐转凉的气温和昼夜较大的温差,要求我们要遵循白露不“露”的原则,切忌贪凉。《二十四节气(三)》特种邮票中的“白露”,表现了老人和孩子打拳健身的运动场景。此时,冷暖交替频繁,人们需要通过运动强身健体,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相传汉武帝为延年益寿,曾立一仙人承露盘,铜仙人手捧铜盘玉杯,恭敬地承接天上的露水。
2019-17 中国古代神话(二)
(6-6)大禹治水
设计者:倪传婧
发行日期:2019年8月6日
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白露的秋祭要持续7天之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处暑高粱白露谷”,粮食蔬果的丰收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时令食材。白露时节,民间还有饮白露酒、白露茶的习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18-24 诗经
设计者:高云
发行日期:2018年9月8日
本套邮票由高云设计,采用传统工笔手法,虚实相间,艺术化地渲染了诗歌意境。第二图“秦风·蒹葭”中,芦苇铺满河面,芦花上上似有白露点点,与白露时节相呼应;近景处,河边的男子背立远望,似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描绘了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邮票整版边饰为南宋画家马和之所绘的《唐风图》卷。这幅手卷是由宋高宗赵构抄录的《毛诗·唐风》小序及诗文,画家根据诗意绘制解说画面,反映了宋人对《诗经》的高度重视,并为后人留下了古人讲述久远文学史事的图文并茂样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赏邮票之美,值岁时之嘉,汲丹青神韵,沐慧乐年华。想要欣赏更多邮票上的丹青之美,请关注2023集邮日历《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现已开售。

撰稿:郝铁军
图片编辑:于童
编辑:宋郁瑨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