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1490期 大暑|赤日几时过 清风无处寻

[日期:2022-07-23]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图片

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本日的干支五行吉祥色为红色黄色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到:“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


图片

图片

节气物候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经幼虫,蛹而至成虫,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以为萤火虫在此时由腐草所变化而生。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蒸郁的热天是最难过的。当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多为阵雨,雨后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


图片

2016-10二十四节气(二)

(6-6)大暑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发行日期:2016年5月5日

图片
节气民俗


老北京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三种不同面食,其实都是古人“日作汤饼辟恶”的具体化,汤饼泛指一切面食。民间还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在暑期最旺的时候补虚损,消暑滋阳。炎炎夏日,少量多次地喝点盐开水,可以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三伏天里喝点用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熬煮的茶水,也能有清凉祛暑的功效。


图片

1997-5茶

(4-4)茶会

设计者:任宇

发行日期:1997年4月8日

图片
节气诗词
图片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赏析:首联讲如何才能消除暑热,只要端坐在院子里即可,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交代了诗人“端坐”时的所见所听,即消暑的外在方式。颈联交代了消暑的内在方式。外表的消暑只是一时的,唯有内心的消暑,才能长久。尾联交代了端坐心静消暑的效果,即达到一种万物空灵的澄明境界。

图片
先贤哲思

司马光是历史上少有众人一致赞成的君子。在民间,即使不识字的妇孺也知晓天下闻名的“司马相公”;在朝堂上,从皇帝、同朝臣子乃至政敌,即便意见相左,但于司马光人品一项均无疑义,这是司马光谥号“文正”的一大原因。


1051年9月,枢密使夏竦去世,仁宗皇帝想给他“文正”的谥号,司马光上疏反对,他表示“文正”是“谥之至美,无以复加”,即使是周公这样的大才,都极难说是文、正两全,仁宗给予夏竦这样的谥号无疑是包藏私心。


图片

《忠清粹德——司马光诞辰一〇〇三周年》

个性化邮票

设计者:袁熙坤、吴大卫

发行时间:2022.6.27


为何仁宗要维护夏竦的“身后名”呢?原来仁宗五岁开蒙读书时,夏竦就是他的老师,教了他三年,师生感情深厚。如今斯人已去,仁宗只能在身后哀荣上下功夫。


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朝臣看来,夏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文”还勉强能称上,而“正”字则离之甚远。比如,宋夏战争期间,夏竦身为宋军最高指挥官,既无身先士卒的勇敢,也无运筹帷幄的筹划,好不容易巡视一次军队,还随身带着美妾娇眷,差点激起兵变;在担任枢密使期间,给前方浴血杀敌的将军背后做手脚、使绊子,为众人所不齿。在司马光等朝臣的不断上谏下,仁宗终于改变主意,谥夏竦为“文庄”


司马光与夏竦并无私怨,只是抱着为人臣者的责任感,敢于直谏仁宗,令皇帝改变诏令,其公正磊落的人格可见一斑。



撰稿:李康
图片、海报编辑:王国政
编辑:宋郁瑨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方寸“邮”花开 一起向未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举办首届“方寸邮情”集邮夏令营活动
下一篇:“秦腔——马勺脸谱”数字化防伪邮资机宣传戳(打印型)7月27日启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