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东南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本部位于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
东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同源,皆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

南京解放后,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10日去掉“国立”称为“南京大学”。1952年,教育部参照苏联高校设置模式,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经调整,原南京大学划出工学院,并以此为主体,先后吸收了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学院等8所学校相关系、科,并在四牌楼原中央大学旧址上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校历史开启新的篇章,继续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和教育科技事业培养大批人才。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南京市中心,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是六朝宫苑和明朝国子监遗址所在地、国立中央大学旧址。2006年,中央大学旧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其主要建筑包括:原中央大学体育馆、图书馆、江南院、金陵院、中大院、大礼堂、南校门、生物馆、科学馆、梅庵等,大部分均在1922—1933年先后建成。

东南大学的南大门,原是中央大学南校门,作为校园的重要建筑物和重要标识,它承载着一个学校风雨沧桑的历史。该门由著名建筑家杨廷宝设计,采用新古典设计风格,为三开间四组方柱和梁枋,整体简洁大方,体现出百年名校的厚重与庄严,加之周围环境幽静典雅,成为当地最美的校门一景。

1952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校门上替换为“南京工学院”5个清秀俊逸的隶书。1988年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大门上替换为“书圣”王羲之《圣教序》中撷取组成的“东南大学”四字。

东南大学校园建筑群之恢宏,乃得益于其前身中央大学的至高地位。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学府,其院系之多、学科之全、学生之众,居于全国高校之首。在这片校园里,也曾存在邮亭的踪影。

1947年,为响应“改良邮政”运动,方便校园师生对外通信,邮政管理局曾于中央大学内开设一所邮亭。在1993年出版的《南京邮政志》中不仅有相关记载,同时还附上市内统一样式的邮亭外观照片。另据存世实物推断,该邮亭编号为“亭四”,但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具体设于校园何处尚待考证。

上图为1947年南京中央大学寄上海平信,落款手书“京中大谭寄”,是一名中央大学学子的校园书信,销9月6日“南京/亭四/NANKING”三格式点线日戳,封内附原信一页,讲述忙碌而又富有乐趣的校园生活琐事。


1949年至1952年间,我国进入新旧社会的交替时期,学校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校内师生陆续使用一款由毛泽东字体组合而成的“南京工学院”公函封,落款只需手写信箱代号即可。


上图为1956年南京工学院寄南京工人医院本埠平信,内附原信一页,是南京工学院首届毕业生的书信,为一位学子写给亲属表哥的家书。信内提及父亲逝世事宜以及落下许多课程,正全力紧张地进行补课,迎接毕业考试。同时还谈及分配工作的期望,希望能分配到北京或兰州、武汉。文末还热情宣布自己正式被批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这一封南京工学院的家书中,我们读到学子们忙碌、淳朴、丰富的校园生活札记,感受了那个时代的校园学习氛围。
1988年,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从此,学校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团结奋进,为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一雄主编. 东南大学校史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9.
2.朱云主编. 南京邮政志[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3.
3.闵卓. 梅庵史话 东南大学百年[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4.东南大学校史文化网
(https://history.seu.edu.cn/18684/list.htm).
来源|《集邮博览》总第423期:片封尺牍 校史点滴—东南大学百廿年历史回眸,作者:张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