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本日的干支五行吉祥色是黑色和橙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如果说冬至和夏至的特点是极与最,那么春分和秋分则是平与均。《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又因其在立春和立夏之中,也平分了春季。
春分的节气物候为:
一候玄鸟至
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2015-4二十四节气(一)
(6-4)春分
发行日期:2015.2.4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玄鸟”即燕子,因其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故有此称。燕春分而来、秋分而去。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自春分始,下雨时便要电闪雷鸣了。
古代,春分时有相当隆重的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自周代起,此习俗一直沿袭。
到了明、清两代,北京日坛成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
在民间,虽没有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却流传下来一些颇有意味的习俗和小游戏,比如花朝。民间花神的生日与春分十分接近。所以为了纪念花神,民间会举办“花朝节”,俗称花朝。趁着这个鲜花盛开的时候,选择举家出游赏花,别有一番趣味。
癸丑春分后雪
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
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
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
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
更暖须留御腊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苏轼这首诗也是如此。它暗喻了时局混乱,不分青红皂白,就巧立名目,使得很多有如“桃李”般的有志之士,得不到施展才能的平台。
苏轼曾向弟弟苏辙这样描述自己: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这是他最本性的流露。在他心直口快的一生中,拥有无数朋友,也得罪了无数敌人,章惇正是其中最奇特的一位,两人曾经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最终却变为刀刃相向的仇敌。
2015-27诗词歌赋
(4-2)东坡填词
设计者:冯远
发行日期:2015年11月12日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朗月清辉之下,在密州当值的苏轼举杯望天,念及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不禁心潮起伏,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章惇此人才华出众,但性格刚烈,做事勇猛精进,几乎无可不为。早在嘉祐二年(1057)三月的一次廷试中,章惇因其族侄章衡获状元,他落在晚辈之后,居然愤愤不平,质疑考官识见,弃进士诏令于地,放弃此次功名。章惇再考,中甲科第五名。足可见此人性情与才华。
也许只有苏轼这样的人才能跟他迅速成为朋友。嘉祐七年(1062)秋天,陕西路在长安举行解试,章惇与苏轼皆参加试务,有此机缘,又是“同年”,两人相谈甚欢。
章惇离开陕地前,还特地携友前往凤翔拜访苏轼。苏轼陪章惇等游终南山楼观、五郡、大秦寺等名胜景点,可谓一时佳话。之后,由于章惇追随王安石变法,任翰林学士知制诰,而苏轼仍在外地任职。但地位悬殊不影响两人友情持续加深,时见有诗词唱和往来。
在高太皇太后驾崩,哲宗亲政后,中枢政局剧变,新党人物章惇等重返朝堂,苏轼流离的人生开始。让他饱受颠簸之苦的,正是曾经的知己章惇。
在章惇拜相前后,众多官员争相弹劾苏轼。范纯仁上书为苏轼辩护,上不从,时宰有加害意。“时宰”即章惇。苏轼被贬岭南后,其弟子黄庭坚有诗句称:“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说的都是章惇欲置苏轼于死地。
究竟是何因素,使苏轼与章惇关系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原来,元祐元年(1086),苏辙曾上弹劾章惇的罪状,指斥章惇居心叵测,明确地提出罢免章惇枢密院职。在章惇看来,在苏辙上章后,也未见苏轼有回护章惇的任何示好言行,等于默认赞同苏辙的意见。更令章惇恼怒的是,在贬为外官后,苏轼又对章惇补插一刀,上疏指控章惇附和王安石谋求边功,草菅人命。两人的关系就此彻底破裂。
二十四节气书法:苏士澍
撰稿:李康
海报、封面设计:王国政
编辑:刘昊凡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