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龙抬头日,本日的干支五行吉祥色是天青色。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凡像一月一、三月三、九月九之类的“重日”,多被人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古人多在这样的日子里举行祈福、祭祀或者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久而久之,许多“重日”便成为有固定意义的传统节日。
二月二便是一例。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是中国传统的春龙节,也是古代农业社会中祈求年丰岁稔的重要节日,因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
2013-29 杂交水稻
(2-1)制种
(2-2)丰收
发行日期:2013年10月25日
设计者:李志宏
龙抬头日通常是在惊蛰节气前后,甚至有时会在同一天。蛰是潜藏,龙抬头是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这就是惊蛰。龙吐气为雷,雷出地奋,众物同应,是为雷同。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就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
2015-4 《二十四节气(一)》
(6-3)惊蛰
发行日期:2015年2月4日
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
西晋左思《魏都赋》中有对龙抬头与惊蛰非常形象的描写:“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幽泉高镜是潜藏地下之水奋起,变成飞龙,倨傲地照耀为镜像。
2000-1《庚辰年》
(2-1)祥龙腾飞
设计者:黄里、郭承辉
发行日期:2000年1月5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图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有很多民间俗语,这些俗语体现了民风民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的愿景。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人们在二月二这一天敬龙祈雨,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特64《人民公社女社员》
(369)粮食丰收
设计者:卢天骄
发行日期:1964年3月8日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旧俗,人们一定要在春节前剃头理发,正月里不许理发,据说会“死舅舅”。到了二月二,头发已经长了一个多月,正是需要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 “龙”头,以区别其他时间的剃头。
特75 特服务行业中的妇女
(440)理发员
发行日期:1966年5月10日
设计者:陈晓聪
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多少则直接关系到一年里庄家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二月初二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2018-27 《中国农民丰收节》
发行日期:2018年9月23日
设计者:沈嘉宏
传说龙王因不忍民间受干旱之苦,违抗玉帝指令降雨,被玉帝压在山下,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因感激龙王义举而家家户户炒形似金豆的玉米。玉帝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好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也就保留下来。
2000-4 龙(文物)
(6-6)清·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
发行日期:2000年3月7日
设计者:王虎鸣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
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
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
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出郊》是宋代诗人王庭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出了太阳未出时山城在雾中的特有景色;颔联写雾消天晴之景;颈联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尾联从物写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写景生动,状物细致,写作手法含蓄,用语极工稳。
今晚,北京2022年冬奥残会将正式拉开帷幕,让我们共候一场精彩的开幕式,与冬残奥健儿们一起书写冰雪梦想!
参考资料:
1、《传统节日》,范时勇,重庆大学出版社
2、《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3期
撰稿:隗琳珏
封面、海报设计:张杰
编辑:刘暘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