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2月1日,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初一,中国集邮给大家拜年啦!
喜马拉雅集邮电台第一期节目在1月28日晚上线后,专辑播放量已逾20万。关于冬奥知识,大家虽然了解一些,但不一定都很清楚。将近百年的冬奥历史,故事实在太多。第一期节目中,我们了解到邮票如何“拯救”了第一届奥运会,清楚了第一枚冬奥邮票设计上的失误,还get到唯一一位“双奥冠军”是在哪些项目上夺冠的。这些冬奥“冷知识”是不是很有意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欣赏妙趣横生的奥运邮票,畅游于精彩有趣的冬奥故事海洋之中。
点击收听“冬奥+邮”历史早知道(二)
在第一期节目中,陈晨老师曾提到奥运史上目前唯一一位“双奥冠军”——伊根,实际上,邮票也记载下了这位传奇人物的成就。1990年,为纪念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奥运会运动员,美国发行了五枚邮票,其中一枚表现的就是“双奥冠军”伊根。画面中的伊根戴着拳击手套,背景里还有一架飞驰的雪车。如果不了解“内情”,看到夏季和冬季奥运项目展示在一个画面里,可能会感到有些费解。其实,邮票表现的正是伊根在夏奥和冬奥会上分别夺冠的项目。
第一次点燃冬奥圣火
点燃圣火是奥运会上必不可少的传统?其实不然。1936年,在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举办的第4届冬奥会上,奥运圣火第一次在冬奥主会场上点燃,不过当时还没有圣火传递活动,而且,最初的冬奥会圣火采集地点并非希腊的奥林匹亚。1952年第6届冬奥会的火种取自挪威冰雪运动奠基人松德雷·诺海姆生前居住过的一所石房中,直到1964年,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火种才统一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
第一次滑雪传递火炬
第一支冬奥会火炬出现于1952年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第6届冬奥会。在此之前,人们都是跑着传递火炬的,而这一次,擅长冰雪运动的挪威人采用滑雪方式传递圣火,从此开启了花式火炬传递的新篇章。到底有多少种圣火传递方式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收听我们的节目去发现答案吧。
第一次人工造雪
比赛期间的雪量不足也曾是冬奥会上常有的事,譬如1928年和1932年冬奥会举办时,主办方都因赶上暖冬而不得不临时从其他地方搜集积雪运到比赛场地。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时,由于雪量太少,东道主美国首次采用了人工造雪的方式补充雪量。此后,国际奥委会也越来越重视冬奥会申办城市的造雪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很多国家来说,人工造雪已不是难事。这次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早在去年11月就正式启动了造雪工作,确保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北京冬奥会。
第一套冬奥附捐邮票
邮票不仅在文化宣传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从经济上实实在在地支持着冬奥会的举办。为纪念1936年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的举办,主办国德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冬奥附捐邮票,其附捐金额用于冬奥会的筹办。此后多届冬奥会主办国都发行了附捐邮票,以期既确保冬奥会的顺利筹办,又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受二战影响,1948年在瑞士圣莫里茨举办的第5届冬奥会与上一届冬奥会相隔长达12年之久。由于冬季奥运会是按实际举行次数计算(夏奥会的计数则不受影响,即虽然赛事因战争取消,但仍为其保留届数),因此,这届冬奥会是历史上第5届冬奥会。圣莫里茨首次主办冬奥会时,瑞士并未发行相关主题邮票,而这一次,或许是为了弥补缺憾,抑或是为了“补贴家用”,为政府减轻经济负担,瑞士不但发行了邮票,发行的还是一套四枚附捐邮票,这也是奥运五环图案第一次登上冬奥邮票。
瑞士为第5届冬奥会发行的附捐邮票一套四枚。
第一套冬奥竞赛场馆邮票
1956年,第7届冬奥会在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举办,也正是在这一年,世界上第一套冬奥竞赛场馆专题邮票问世。该套邮票表现了当届冬奥会的四座竞赛场馆,包括两个雪上运动场馆和两个冰上运动场馆。四枚邮票分别以绿、红、黄、蓝为主色调,既展现了四座场馆的恢弘,又营造出浓浓的冰雪氛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额外多了些复古的美感。
您知道么
冬奥史上第一个吉祥物是什么模样?
中国第一套冬奥邮票何时发行?
赛事成绩又是如何被准确记录?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
持续锁定喜马拉雅APP
集邮电台
《冬奥+邮——冬奥邮票故事》
特辑
今晚19:00
第三期节目
精彩不停
来喜马拉雅集邮电台听故事、赏邮票
有机会赢取惊喜好礼哦
撰稿:潘晨
编辑:赵文瑾、刘昊凡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