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在故宫看邮票上的文物(之七)白玉镂雕龙凤璧

[日期:2021-11-09]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图片

编者按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86万件文物,其中极少的部分、也是最精华的部分走上了邮票。九月闭幕的“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25件故宫珍贵文物与邮票交相辉映,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请看《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的系列报道之(七)《白玉镂雕龙凤璧:“白璧微瑕”和“白璧无瑕”的哲学。



2015年10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际而发行的2015—21《故宫博物院》邮票,特别采取主票加附票的形式设计。主票用长方形的票幅(60毫米×28毫米),表现了故宫建筑群中的“午门”“太和殿”“角楼”和“乾清门”的红墙黄瓦,给人以雄伟、堂皇、庄严、和谐之感。附票则将“白玉镂雕龙凤璧”“水鼎”“清明上河图”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4件故宫珍藏文物,用正方形的票幅(28毫米×28毫米)加以展现。邮票设计者的创新设计,使得该套邮票在故宫题材邮票中独树一帜。

图片

图一 玉璧正面


图片

图二 玉璧背面


附票上展现的4件故宫珍藏文物中,只有“白玉镂雕龙凤璧”文物在“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上和邮票同框亮相,也让众多集邮者有了与之面对面的机会。从文物上看,玉璧正面(图1)和玉璧背面(图2)的下方都有血色沁斑,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词语“白璧微瑕”。但2015—21《故宫博物院》(4—1)邮票(图3)上的玉璧却没有任何沁斑,纤尘不染的模样让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个词语“白璧无瑕”。如此反差不禁让集邮者发问,“白璧微瑕”摇身一变“白璧无瑕”,邮票上的“白玉镂雕龙凤璧”还是眼前的“白玉镂雕龙凤璧”文物吗?

 图片


宽14.2厘米,璧径11.5厘米的玉螭凤云纹璧,从战国时期一路走来,其两面都有的血色沁斑,即是历经2000多年岁月而留下的沧桑。玉璧为新疆和田白玉制。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此玉璧不仅螭龙、凤鸟造型生动,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蒲纹、乳丁纹,而是采用了勾云纹,使其与螭龙、凤鸟搭配更为和谐,且加工精致。从样式上判断,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最令人怜爱的奢侈品、易碎品——“白玉镂雕龙凤璧”偏偏诞生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集体上场的战国年代,令人忍不住遐想,玉璧的佩戴者为谁?后来的命运如何?玉璧两面下方的血色沁斑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以下文字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偶然: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战国时期某国的大街上走来了一位风度非凡、诗书画印邮(集邮)无所不能的翩翩公子,其身上佩戴的组合式玉璧发出清脆的声响,引来周边少男少女惊羡的目光。此时,一辆四驱(四马驱动)马车恰好路过,车内佩剑的高官指着佩玉的公子窃声问车外保镖,此人是谁?保镖告之。车轮远去,此时低沉音乐响起,蒙太奇画面叠出,佩玉公子惊恐的眼神,玉璧掉落在血污中……


“白璧无瑕”和“白璧微瑕”中的“瑕”,皆指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修辞手法中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白玉镂雕龙凤璧”中的血色沁斑,即是玉璧中的“小缺点”。“白璧无瑕”是相对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中。“白璧微瑕”是绝对的,是人或物的客观存在,也是人为之奋斗的动力所在……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其实有“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或将其掩盖。


当然,为了邮票画面的艺术需要而将其进行适当修饰,则另当别论。



撰稿:王宏伟

图片编辑:王国政

责任编辑:潘晨、周凯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1256期 心动双“11” | 中国集邮天猫旗舰店“双11”当天邮票珍品拍卖预告
下一篇:“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数字化防伪式邮资机宣传戳11月7日启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