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红色信物,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今日,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91集《小邮票上的大机场》,听信物讲述人,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长益讲述首都机场由小变大,成长为世界级枢纽机场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机场
信物讲述人,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长益介绍道,这是一张发行于1959年的《首都机场》特种邮票,图案是1958年刚刚投入使用的首都机场0号航站楼。
首都机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民用机场,自此,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航线网络已初具规模,连接了当时全国21个省会级城市。一座航站楼和一条飞机跑道,搭建起了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交往的空中桥梁。
▲首都机场0号航站楼36R/18L跑道
第一代首都机场工作人员,他们要面对一场没有先例可循的战斗。
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退休干部刘学法回忆道:“跑道上面有个中线灯,它引导飞机降落,一下雨那地方就冒泡,短路了,临时修不了了,又有接收飞机,怎么办?就预备了一套马灯,手里一提,拎一个蹲在那里。这种情况是有过,但是时间很短。”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从1958年到1979年,0号航站楼一直服役了22年,第一代首都机场人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都机场0号航站楼
从小型候机楼到“新世界七大奇迹”
2008年2月29日,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开航运营,被设计师称作“人民的宫殿”。3号航站楼也成为了这一年最靓丽的邮票图案之一。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纪念邮票
从乘客寥寥到人来人往,从一座小型候机楼到现代大型航站楼,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一年年旅客吞吐量不断跃升。民航在发展,时代在变迁,而不变的是机场和机场人履行保障“空中国门”的神圣使命。
旅客年吞吐量超1亿的大国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