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秋节|月圆人长久 今古共婵娟

[日期:2021-09-21]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图片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又称仲秋、月夕、八月节。虽然月亮崇拜和月亮神话在远古时就已出现,“中秋”一词在《周礼·春官》中也早有记载,但中秋作为以月亮为中心的节日则形成于唐朝初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2002-20 中秋节

(3-1)T 团圆 

(3-2)T 赏月 

(3-3)T 月为媒

发行日期:2002年9月21日 

设计者:于新生 


宋时,中秋已成为全民欢庆的隆重节日。人们会在中秋之前早早着手准备;中秋当日,朝廷的公职人员放假一天,无论贫富、长幼,无论宫中、民间,通宵赏月、游玩,好不热闹。


图片

2018-25 月圆中秋

发行日期:2018年9月15日

设计者:崔景哲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之夜,且看灯火阑珊处,一位“红颊白须双眼青”(刘过《呈辛稼轩》)的壮士,把酒问那长生不老的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又慨然而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之叹。


图片

T.120 中国古代神话

(6-4)嫦娥奔月

发行日期:1987年9月25日

设计者:楼家本


这位欲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大好山河的志士,便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面对破碎山河,他以词明志,表达出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和矢志不渝,至今仍然直击人心、催人奋进。

图片

少年意气与英雄迟暮

图片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相传,他的名字为祖父辛赞所取,因辛赞极为推崇大破匈奴的西汉名将霍去病,望其孙成大将之才,打败异族侵略,遂名“弃疾”


不负厚望,刚过既冠之年的辛弃疾便集合2000人投奔耿京起义反金。次年,获知义军将领张安国叛杀耿京投敌后,他即率50名骑兵于5万敌军中生擒张安国,后缚之建康处死。此举在南宋朝廷引起巨大震动,足见其过人的胆略勇气


26岁时,辛弃疾向宋孝宗《美芹十论》31岁向宰相《九议》,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36,茶商军在湖北、江西起事,他奉调为江西提点刑狱,指挥有方,因功加官秘阁修撰。


然而,这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一直未得重用,甚至几度遭到罢黜。41岁的辛弃疾为镇压“蛮徭”在湖南创建飞虎军,成为“江上诸军之冠”(《宋史·辛弃疾传》)。却因治军、治政刚正不阿,遭人嫉恨,淳熙八年(1181)被弹劾革职。以此为转折点,其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一直在江西上饶带湖、铅山瓢泉等地游赏山水风月,“更从老农以学稼”,因自号“稼轩”


图片

2009-27 古代书院(二)
(4-3)T 鹅湖书院

发行日期:2009年11月15日 

设计者:范曾、邹玉利


为抗金事业,陈亮(字同甫)着力促成辛弃疾与朱熹会面,以期通过他们的影响,团结天下志士共赴国难。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首先到达江西铅山,与辛弃疾共至紫溪候朱熹,而最终朱熹爽约未至。后辛弃疾与陈亮二人在鹅湖同游十日,扺掌相谈,共商抗敌大计,“极论世事”,作词数首,史称第二次“鹅湖之会”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院内设有辛弃疾与陈亮雕像。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宰相韩侂胄筹措北伐,辛弃疾被任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知镇江。但在镇江任上仅一年就又被罢免,回到铅山故居,直至去世。



图片

田园与沙场

图片


辛弃疾这样一位满腹韬略英气勃发的爱国英雄,这样一位斗志不衰、一呼百应世之才,以其才智胆力,适逢国难民危的乱世,正当一展雄才,成就一番大业。其挚友陈亮在《辛弃疾画赞》中对他有如下评述:


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然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忘辱求安,又忌惮辛弃疾北方而来的归正人身份,对他不断压制,加之小人谗诟,终致一生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事业无成的羞愧、英雄失路的喟叹,都被他寄寓于长短句中。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极言家国之忧、河山沦陷之恨;“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诘问清谈误国的臣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表为国效劳的拳拳之心……


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始终为辛弃疾念兹在兹,吹角连营、金戈铁马始终令他魂牵梦萦,他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从未因罢黜而动摇分毫,成为他词作的精神风骨。而词中激烈的幽愤、深沉的压抑、跳荡的激情共同构成了辛稼轩独特的生命情怀。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稼轩词仿佛魏武诗,自是有大本领、大作用人语


图片

2012-23 宋词

(6-6)T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发行日期:2012年8月31日

设计者:高云


宋朝士人因“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时代特点,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精神。在他们心中,“天下”者,是中国的天下、群臣的天下、万姓的天下,而非皇帝个人的天下。对于这一“天下”,士人们都有一份深切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即使政治上失意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治国理念。


而辛弃疾便是宋代士大夫中有志之士的典范在“暖风薰得游人醉”的疲软世风中,他以词言志,慷慨悲歌;面对山河破碎、久靡不振的局面,他志补苍天,矢志不渝,着实令人感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今晚举头望月

你是否感受到稼轩先生

浩然的理想主义和英雄情怀

穿越古今、充盈天地


又到一年团圆时

从浮云游子到落日故人

家与国

始终是心中的温暖所向

月圆中秋,情满中华

愿您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且录三首稼轩中秋词共赏


图片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图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

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图片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古代先贤精神永流后世,更多哲思智慧值得我们弘扬。想要了解更多古代先贤故事,请关注2022版《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历史人物》,现已开启预售。


图片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润田:眼光有棱,背胛有负,陈亮眼中的辛弃疾和南宋风云,《北京晚报》;

3、“辛弃疾” 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黄涛:《中秋节》,中国社会出版社。




海报设计、图片编辑:郭志义

编撰:郝铁军

排版:孙旗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1232期 一枚月饼一颗心 声声问候总关情|中国集邮举办双节暖心月饼DIY主题活动
下一篇:2021-20《江山如此多娇》小全张9月25日发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