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从地上到天上有多远吗?
答案是三天半的路程。
你一定想问为什么?
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去了,等到三十那天咱又给接回来了。这一个来回七天,一趟不正好是三天半吗?
开个玩笑。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日,我们迎来了小年。前面说的灶王爷就是小年这一天被家家户户祭祀的主角。因此,小年这一天又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关于灶王爷的传说很多,有这么一则还与牛有关。
传说世上本没有牛,人们耕田时非常费力。灶王爷看人们这么辛苦就上天庭去找神兽帮忙。他先后找了龙和凤,但他们都嫌干活太累,不乐意去。灶王爷找到了牛,他吸取前几次失败的经验,对牛夸赞人间如何如何美好,如牛肯下凡帮人,一定会得到人的供养。牛听后将信将疑。为了让牛完全相信,灶王爷口不择言,脱口而出:“我要骗你,我就吃你的粪,这总行了吧。”牛一看灶王爷连这话都说了,也就信了。
2021-1辛丑年
(2-1)奋发图强
设计者:姚钟华
发行日期:2021年1月5日
听灶王爷把人间说得那么好,牛恨不得插翅飞到地上,结果太过着急,跑的太快,一下子跌倒在地上,把上门牙给磕掉了,此后地上的牛就没有了门牙。牛到了人间,被人捉去耕田,每天只能以青草度日,和在天上那悠哉的神仙日子简直没法儿比。因此牛恨透了灶王爷,就给人们托梦,说自己的粪便晒干之后能当柴烧。人们试了之后发现果然好用,就开始把牛粪当燃料。就这样,灶王爷没有食言,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而吃上了牛粪。
2021-1辛丑年
(2-2)牛年大吉
设计者:姚钟华
发行日期:2021年1月5日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或二十五,古代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的主要习俗是祭灶台、扫尘土、吃糖瓜。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重要习俗活动。北方农村祭灶时,首先要在灶王像前点几炷香,摆一两杯酒。灶王爷像粘贴的位置非常讲究,一般是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神像两边的配联大多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神像的旁边往往还画着两匹马,以作灶君上天时的坐骑。此外,灶王像前要有供品,如糖瓜、面汤、鸡蛋、清水、料豆等。糖瓜是供奉给灶王爷吃的;供面汤源于民间的俗话“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一般供上一碗就行;鸡蛋不是给灶王准备的,而是给狐狸、黄鼠狼这些灶王的部下吃的;清水、料豆等是为灶王的马准备的。上面这些程序都完成了之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然后撒上几杯酒就算送走了。新的神像,则要等到除夕接灶神的时候再贴上去。
祭灶那天还要扫尘。北方人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扫尘,他们称之为“扫房”,南方人则大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扫尘,他们称之为“掸尘”。
扫尘这一民俗活动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老百姓在农闲的腊月有充足的时间扫除,要趁着除夕来临之前把家里收拾一新,让家中干净整洁,同时扫尘这一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依照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即“扫陈”,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把庭院内的陈年积垢扫除干净,也指把旧岁中遇到的不快清除干净。总之,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驱除不祥”的含义,它蕴含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殷切祈求,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特43爱国卫生运动
(5-3)讲卫生
设计者:卢天骄
发行日期:1960年9月10日
糖瓜,是一种以黄米和麦芽为主要原料来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这种糖抽制成长条形的糖棍便成了“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则是“糖瓜”。
糖瓜,既甜又粘。给灶王吃糖瓜的用意是用甜甜的糖瓜黏住他的嘴巴,好叫他上天不乱说话,可避免生是非,不叫玉皇大帝降罪于人。供奉完的糖瓜可以吃,为了粘住人的嘴,以免过年说出难听的话。
此外,我国各地还有很多不同的小年习俗,比如吃饺子、蒸花馍等。灶王节之后,民间还要进行一些民俗活动,如做豆腐、贴春联、剪窗花、接玉皇、接灶神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习俗,一年一度的灶王节才变得更有味道,更有乐趣。
2000-2春节
(3-1)迎新春
设计者:郝旭东
发行日期:2000年1月29日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这首诗通俗直白,吕蒙正用清水和诗词祭灶,一方面洒落率真,感叹艰辛,另一方面也充满希望,祈求灶君,能上天诉说人间世,真正回宫降吉祥。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
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
岂独少黄羊。
这是文学家鲁迅于1901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送灶日。诗句通俗晓畅,通过一次简陋的不成敬意的祭灶活动,在轻松幽默中寄托些微不满与牢骚,既真实表现了当时家庭经济的困顿拮据,同时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辛丑年》拜年封恭贺新春
辛丑牛年,新春祝福如期而至,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辛丑年》拜年封于今日开始发售,为新春带来特别的纪念。
亮点1:大师设计 极限收藏
拜年封特邀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韩美林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他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是北京奥运会“福娃”主要设计者,四度受邀设计生肖邮票。
画面中的牛雄壮挺拔,寓意守一方祥泰,护万家平安
纪念戳选用韩美林先生手书“福”字
拜年封上所贴“国裕家康”贺年专用邮票、纪念戳上“福”字、封内卡片上“康祥”二字也分别由韩美林先生设计和题写,韩美林先生充满生命力与活力的生肖艺术,在《辛丑年》拜年封上得以彰显,形成了封、票、戳三者的极限,邮味儿十足。
亮点2:名家楹联 寄托祝福
拜年封继续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楹联学会首届秘书长常江先生撰写楹联。楹联回顾了2020年我们历经的“酷冷奇寒”,通过“芳草碧”、“冰消雪化”和“杜鹃红”等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亮点3:喜庆时刻 鸿雁传情
拜年封发行20余年来受到邮迷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特别考虑到南北方小年日期的差别,封正面印制的纪念戳日期恢复为大年三十(2021年2月11日)这一天,既是致敬经典,也是辞旧迎新。
为方便广大集邮爱好者实寄,拜年封未进行销票。您可将祝福亲手写在封内卡片上,通过邮局寄递,向亲朋好友传递这份情感与祝福。
海报、图片编辑:魏铮、杜潇潇
编撰:隗琳珏、杨晨、杨斯沫
编辑:周凯、潘晨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