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的今天——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运筹帷幄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共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蒋介石集团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决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力量,彻底改变了国家的走向。
设计者:陈晓聪、魏楚予、季宏敏
发行日期:1998.11.14
邮票选用中央美院教授尹戎生先生油画《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和老帅们在一起》。画家根据历史情况虚构了一个场景: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叶剑英、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邓小平等同志在一起讨论全国作战形势。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在东北人民的支援下,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孤立地区的55万国民党军发起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设计者:陈晓聪、魏楚予、季宏敏
发行日期:1998.11.14
邮票图案为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廷渤四位画家创作的油画,展现了解放军攻克锦州、突破城墙口的一个瞬间。画面远景是锦州城城楼,近景为战斗场面。战士们高举红旗,手握钢枪,冲锋陷阵,动感强烈,再现了那场战争的激烈场面和解放军的英勇形象。
辽沈战役刚结束,华东、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约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人。南线国民党军精锐主力被消灭干净,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设计者:陈晓聪、魏楚予、季宏敏
发行日期:1998.11.14
邮票采用陈其、赵光涛、陈坚、魏楚予四位画家创作的油画,再现了1948年冬淮海战役徐海平原进行的一场激烈战斗。整个画面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洋溢着革命的激情。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对傅作义集团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方针,切断平津国民党军退路。
第二阶段从1948年12月21日至次年1月15日,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再对东线天津守敌发起总攻,经29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3万余人,解放天津,古都北平成为“孤岛”。
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16日至31日,90万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在解放军、北平地下党及开明人士的有力促成下,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双方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下午一点,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取得胜利。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设计者:陈晓聪、魏楚予、季宏敏
发行日期:1998.11.14
邮票以张汝为、邓家驹、吴长江、沈尧伊四位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北平解放》为蓝本,展现1949年2月3日解放北平阅兵式的场景,背景是北京正阳门,解放军部队高举毛主席画像,从正阳门前经过,长长的横幅标语和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场面宏大,有声有色,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
支援前线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论持久战》)三大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工作,调动各方面力量支援空前的大决战,造就了“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人民战争动人场面。据统计,各地出动民兵民工近600万人,运送粮食九亿五千万斤,其中相当一部分是43万辆小车远道推往前线的。
设计者:陈晓聪、魏楚予、季宏敏
发行日期:1998.11.14
该枚邮票以崔开玺先生创作的油画作品为蓝本,展现了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的动人场面。画面中,装满物品的小车,沉甸甸的担子,在烽烟战火中一往无前,人民带着急需的物资跟随部队开往前线,车轮滚滚、红旗飘飘,浩浩荡荡,场面十分感人。
和平解放北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是我党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被誉为“北平方式”。这一伟大胜利,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创造了条件,为新中国定都北平举行了奠基礼,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撰 稿:刘燕茹
编 辑:王星尧、周凯
排 版:孙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