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很好的欣赏圣诞邮票
首先得了解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亦称耶稣圣诞节、主降生节,天主教则称之为耶稣圣诞瞻礼。五世纪中叶以后,圣诞节作为重要节日,成为教会传统,并在东西派教会中逐渐传开。自十九世纪中叶,圣诞节习俗开始传播到亚洲,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圣诞节互赠礼物,举行欢宴,并以装扮成圣诞老人、装饰圣诞树等形式增添节日气氛。

你知道圣诞老人第一次
出现在邮票上是什么时候吗?
圣诞老人初现邮票是在1954年,比圣诞树登上邮票晚1年。这是古巴发行的全套2枚同图异色异值的圣诞邮票,邮票本身并不贵,但它的无齿版式却不多。下图所示就是该套邮票其中1枚,绿色底图上是个戴着帽子的圣诞老人,下方写有红色的西班牙文“圣诞节1954-55”。当时的古巴还不是卡斯特罗当政,所以位于拉丁美洲的古巴受到美国文化影响,不但发行圣诞邮票,还在票面上引入了美国的圣诞老人形象。

你了解圣诞邮票
发行题材的划分吗?
大部分西方国家发行的圣诞邮票会涉及两类题材:宗教题材和世俗(节庆)题材。有些国家会在一年同时发行这两种不同题材的圣诞邮票,如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等,但大多数国家还是会依照惯例,每年交替发行不同题材的圣诞邮票。

宗教题材的圣诞邮票
英国为了照顾本国非宗教信仰的国民特意安排宗教题材和世俗题材的圣诞邮票交替发行,今年本应轮到世俗题材,英国邮政却仍选用了宗教题材,通过八枚圣诞邮票展示全英各地教堂彩绘玻璃画上的耶稣诞生场景,可能是希望民众在疫情中更多的仰望耶稣。

匈牙利邮政发行的圣母子圣诞邮票也属于宗教题材,邮票主图选取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画家萨索费拉托(Sassoferrato)创作的名画《圣母与熟睡的孩子》(原画藏于卢浮宫),一套一枚。除该枚邮票发行当天的首日戳外,11月29日至12月26日期间,匈牙利邮政还每周提供一款特殊的圣诞邮戳,用于寄送节日问候,所有邮局都提供该项服务。







而世俗题材的圣诞邮票会出现各种圣诞节节庆元素,如圣诞老人、圣诞屋、麋鹿雪橇以及各种装饰物,如圣诞树、雪花挂件、姜饼人、圣诞花环等,还会在邮票中展现本土独特的人文风貌。
芬兰作为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邮政每年都会发行具有浓郁圣诞风情的圣诞邮票,今年也不例外。第一枚邮票表现了一个圣诞小精灵站在窗边望着温馨小木屋里的蜡烛,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第二枚邮票则展示了家中早已布置好的温馨角落和一棵色彩绚烂的圣诞树。


中国香港邮政曾于2002、2007及2014年先后发行圣诞邮票,第四套圣诞邮票于今年闪亮登场,均为世俗题材。一套四枚的邮票加上烫金印刷,以生动有趣的插画,展示圣诞老人到香港传递心意,与伙伴们把臂同游,感受香港地道特色,不但去茶楼品尝香茗美点,到游乐场荡秋千、在维港海滨打太极,还乘坐电车向市民送上礼物和节庆祝福。

发行当日香港邮政还提供特别版和彩色版两种邮戳,是不是很Q。


同时还发行小全张及不干胶小全张各一枚,小全张上的圣诞老人带着姜饼人搭乘渡海小轮穿梭在维港两岸大派礼物,顺道欣赏维港优美景致。

不干胶小全张则加入香港特色元素,拼凑出“MERRY CHRISTMAS”的字样,为大家送上暖暖的祝福,让这片土地在万众欢腾的热闹中洋溢着爱、和平与欢欣。


奥地利邮政今年分别发行了宗教题材、世俗题材圣诞邮票各两枚。第一枚宗教题材圣诞邮票表现了耶稣在马厩降生,而第二枚则描绘了一颗闪耀在田园诗般山村上空的圣诞星,让人沉浸在仁爱和平的圣诞精神中。世俗题材分别是一颗由各种圣诞美食组合的圣诞树造型图和老勃鲁盖尔的名画《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




加拿大邮政则发行了两种题材各一套,其中宗教题材一套一枚,同样表现耶稣降生的场景,邮票主图中的玛丽、约瑟夫、甚至牛和驴都注视着耶稣,这意味着连动物都认识到耶稣诞生的重要性。世俗题材一套三枚,外加一枚型张,邮票图案取自加拿大著名的民间艺术画家莫娣·刘易斯(Maud Lewis)的作品,分别展示了:《冬季雪橇骑行》、《冬天的牛队》、《家庭和雪橇》,型张边饰选用了她的代表作《三只黑猫》(1955年)。


澳大利亚邮政每年分别发行两种题材圣诞邮票各一套,今年世俗题材选取了三件与圣诞节有关的物品:花环、袜子和李子布丁,而宗教题材是一套两枚外加一枚型张,以雕塑的形式表现了圣子圣母和圣家庭主题,每枚邮票设计都融入了澳大利亚本土动植物。另外其属地圣诞岛邮政还会将本岛特色动植物通过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在邮票上展现出来,扑面而来的夏季岛屿圣诞气息分分钟让人仿佛空降南半球与热情的小动物们共度佳节。

今年的圣诞邮票还是延续三大主题设计,一是有关圣子圣母或圣家庭,多出现在宗教题材圣诞邮票上。二是体现节日中的圣诞老人或圣诞精灵,这也是圣诞节邮票使用最多的主题之一。三是展示人们如何庆祝圣诞节,如各种圣诞装饰、美食和在雪地玩耍的人群,无一不是告诉大家这是要准备过圣诞节了!Merry Christmas!



撰稿:潘晨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