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邮博|一次难忘的观展与会面

[日期:2020-12-24]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李庆喜 [字体: ]

图片


初冬的北京
寒意渐浓

坐落在
东城区贡院西街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连日来
  好戏不断,热闹非凡

展厅内
  高朋满座,温暖如春
......

一次难忘的观展与会面

——————


观展话邮  其乐融融


12月18日上午,著名改革者、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山西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吕日周应邀到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知悉吕日周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七届理事会会长杨利民是老朋友,全国集邮联常务理事、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主任(馆长)张力扬特意把杨利民老会长也请来,老友相会,分外高兴。大家欢聚一堂,观展话邮,其乐融融。


杨利民(左)与吕日周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愉快会面


这是杨利民、吕日周2020年的第二次会面,上次见面是在202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廿八),吕日周专程到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时与杨利民会长共贺新春。

图片

杨利民与吕日周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合影留念


座谈交流中,吕日周愉快回忆起自己的集邮经历,介绍了1989年他任山西省朔州市首任市长出席朔州市集邮协会成立大会时作为发言创作的《劝市民集邮歌》的情况,并与大家分享了集邮心得与体会。

图片杨利民(左)、吕日周(中)与张力扬(右)座谈交流


张力扬对杨利民、吕日周百忙之中冒着严寒到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深情回忆起十多年前他读吕日周著的《长治  长治》一书的感受,对书中吕日周抓工作落实的"开会+不落实等于零"、"布置工作+不检查等于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等于落实"等金句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张力扬对吕日周几十年来钟情方寸、大力支持集邮事业发展以及三十多年前创作的《劝市民集邮歌》表示钦佩。特别对吕日周即将捐赠给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劝市民集邮歌》手书长卷表示感谢,提议明年适时在京举办隆重的捐赠仪式并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式展出。


图片

张力扬(右)介绍情况


张力扬还介绍了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主办的《集邮博览》杂志办刊的总体思路和愿景规划。他说,近日,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在给各省邮政分公司报刊发行负责人关于2021年《集邮博览》杂志的发行征订函中,特意将吕日周创作的《劝市民集邮歌》附录于后,目的就是让大家对集邮活动有“再认识、再提高”,进一步扩大集邮文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集邮文化活动中来。

杨利民、吕日周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积极开展集邮文化活动,大力宣传集邮文化给予高度赞赏,并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及《集邮博览》杂志办刊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图片

杨利民(中)、吕日周(右)与张力扬(左)亲切交谈

在张力扬的陪同下,杨利民、吕日周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部分馆藏展品。

他们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赏,听取讲解,互动交流,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优美的环境、精美的展品和严格的管理、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

图片

杨利民、吕日周在张力扬的陪同下参观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展品


图片

杨利民、吕日周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纪念邮资封上签名留念


图片
躬逢其盛  不亦乐乎
图片


巧合的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情系方寸天地,抒怀无悔人生”——邮票设计家邵柏林作品展正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展出。

展览选取了邵柏林先生的110余幅作品,囊括了邵柏林在不同阶段创作的邮票、绘画、徽志、摄影作品,以及当年约请社会美术家创作的众多艺术珍品。


图片邮票设计家邵柏林作品展展厅一角


邵柏林,1930年生,天津市人,邮票设计家、摄影家,新中国唯一一位邮票总设计师。1980年《庚申年》猴票就是他与黄永玉先生珠联璧合之作。


任职邮票发行总设计师期间,邵柏林坚持“敞开大门做设计”,令当时的邮票百花齐放、精品频出。从事邮票设计工作30多年,创作设计了23套共103枚邮票,许多都是载入史册的邮票精品,为我国的集邮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缘的是,这天恰逢邵柏林先生亲临展场。这是邵柏林先生作品展于11月27日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以来,邵先生首次来到展场。


图片

杨利民、吕日周与邵柏林(中)合影留念


更为难得的是,邵柏林先生的老朋友——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我国著名画家、理论家、教育家靳尚谊先生也于当日莅临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他是专门为邵柏林先生作品展前来助兴的。

图片

杨利民(左三)、吕日周(右一)、张力扬(左一)、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任永信(右二)等与靳尚谊先生(左二)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我国当代油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欧洲古典油画精髓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相融合,开创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他创作设计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是我国第一枚以油画形式设计的人物邮票。除此之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一枚“送别”和《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北国风光”、第三枚“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的原画也由他创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靳尚谊曾担任第二届邮票评审委员会主任,与中国邮票的渊源深厚。


老友重逢,倍感亲切。方寸乾坤,引人入胜。


在温馨美好的气氛中,杨利民、吕日周现场见证了靳尚谊、邵柏林两位传奇人物33年后再相聚的感人时刻,并随着他们的脚步一同参观了邮票设计家邵柏林作品展。


图片

杨利民、吕日周与邵柏林(左三)、靳尚谊(前左一)


众人簇拥下的靳尚谊、邵柏林漫步展厅,细赏一幅幅佳作,回忆一段段过往,讲述了许多邮票设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令在场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当两位艺坛传奇人物驻足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展板前,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令他们感慨万千。


图片邵柏林与靳尚谊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展板前合影留念


邵柏林回忆到,1985年寒冬的一个下午,他来到北京三里屯靳尚谊先生家,约请靳尚谊先生创作孙中山诞生120 周年邮票。

当年,靳尚谊住的三间平房,家中只有卧室生有炉子可以取暖。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画室非常寒冷,限于当时的条件,对于老同学邵柏林的盛情邀请,靳尚谊虽面露难色,但最后还是答应并完成了这幅传世的经典之作。


《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原图


邵柏林说:这幅孙中山像画作,是国宝级的珍品,而当时这幅画的稿费仅有500元,现在回想,真是不可思议。

靳尚谊先生回忆说,当年,邵柏林专程到中央美院教具室,按照小型张的图稿设计规格,定制了最好的面框和画布,连夜送到他家。正是邵柏林先生的执着才促成了这幅作品的诞生。

这幅描绘孙中山先生半身像的画作,背景选取珠江海关大楼,展现了黑云压城的广州,画面庄严肃穆,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再现了孙中山为国家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峥嵘岁月。

图片

《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


经过靳尚谊先生的精心创作,《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画稿于1986年上半年完成。


邵柏林在靳尚谊创作的这件精美油画基础上,设计了庄重大气的边饰:小型张的正上方是黄色的文字,上下各有一组中国传统纹饰,突出了《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的主题。


《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在设计上开中国邮票以油画形式表现人物的先河,并曾荣获当年最佳邮票评选之“最佳邮票”和“最佳印刷奖”。


这枚邮票,既是靳尚谊、邵柏林珠联璧合之作,更是两人高山流水般“邮缘”的最好见证。


靳尚谊、邵柏林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公函封上联袂签名。分贴《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和《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邮票中的中国邮政标志正出自邵柏林先生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靳尚谊先生为《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创作的原图就收藏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听闻二位先生到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特意将这件珍贵的原图从库房取出展示。


图片靳尚谊、邵柏林在认真端详《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原图


时隔三十四年,就像阔别重逢的老友,靳尚谊、邵柏林两位老人站在这幅熟悉又陌生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原图前,久久地凝视着......


机会难得,有人提议请靳尚谊先生在原图上签名,考虑到原图不适宜再签名,于是,靳尚谊先生便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原图背面认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叮嘱相关人员做好原图的保管和保养工作。

图片靳尚谊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原图背面签名


图片

吕日周与靳尚谊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原图前合影留念



靳尚谊先生在为集邮爱好者签名留念


图片

靳尚谊、邵柏林在邮品上的签名 ↑ ↓


图片


方寸天地间

友情邮情两依依


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

一场令人难忘的相会


书写了一篇动人故事

 创造了一个邮苑传奇

 成就了一段邮坛佳话



来源:邮缘杂谭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港澳2021年1月新邮抢鲜看
下一篇:《邵柏林作品展 · 我为故宫做“导邮”》留言获奖名单揭晓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