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第1045期 重阳节 | 九九重阳 登高赏菊 饮酒对弈

[日期:2020-10-25] 来源:中国集邮  作者: [字体: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祭祖节、敬老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名称的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九月初九,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中国邮政曾在2003年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发行《重阳节》邮票一套3枚。邮票以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形式设计,侧重水墨泼染,讲究环境氛围衬托,刻意体现悠闲惬意的意蕴。在构图处理上,设计了一个“圆”置于“方”形邮票中心,宛若一幅景色优美的丹青画卷,展示了重阳节传统的民俗活动风情。


2003-18 重阳节

(3-1)登高

设计者:刘赦

发行日期:2003年10月4日


第一枚邮票表现的主题浓缩而集中。图中人物在高山瀑布之下,点出“登高”这一主题,人在高峰之上,瀑布踩在脚下,前景广阔,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韵。特写式设计是成功之笔,登高方显意境之高雅,内涵在于人物为主线而非山石为主体,设计者采取“万绿丛中一点红”,以红衣人吸引人们的视线,一下子使人物变得“高大”起来。


2003-18 重阳节

(3-2)赏菊

设计者:刘赦

发行日期:2003年10月4日


第二枚邮票描绘了一位背向而坐、欣赏秋菊的老者,虽看不清面容和表情,但从坐姿上可见出是一位痴心于花卉的老叟,比起走马观花,坐看更显“赏”的韵味。画题和谐,更显出作者创意之深刻。


2003-18 重阳节

(3-3)饮酒对弈

设计者:刘赦

发行日期:2003年10月4日


悬崖之边,茅亭之中,第三枚邮票描绘的饮酒场地在古画中可谓比比皆是,而在现代生活中却早已不见踪影。因此,可以说《重阳节》这套邮票,以古画造型、现代笔触,表现出重阳佳节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


重阳诗词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感登高、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诗人登高远望时,游子遥望故乡的山川,难免引起思乡思归之情怀。而身处之地与故乡相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诗歌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和卢照邻都是初唐诗人。由于这两首诗在结构和意境上也十分相似,有人认为这是他们相约并同时创作的。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人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而盛唐时期的诗人王维吸收了卢照邻和王勃作品的精华,更是写出了以下千古名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新邮赏析《国裕家康》《新春送福》贺年专用邮票即将发行
下一篇:《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运动》纪念邮票,《海外民生工程》 特种邮票发行内容公布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