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大假就要结束,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秋意渐浓,天气转凉。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这意味着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表示露水更浓,天气由凉转寒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意味着寒露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昼夜温差增大,有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天气转凉,人们把夏天的衣服都收拾起来,鸿雁南迁,菊花开放。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图
寒露的“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来宾说的是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向南迁徙,到寒露已是最后一批了,古称后到的为“宾”;雀入大水为蛤是说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出现很多蛤蜊,见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便以为雀鸟入海变成蛤蜊;菊有黄华,华乃花也,此时菊花开放,香气盈袖。
寒露时节,正是金秋九月作物成熟之际。东北地区开始收获水稻、棉花、荞麦、甜菜等。正如农谚有云:“寒露柿子红了皮,寒露三日无青豆”、“菊花开,麦出来”、“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但是寒露期间,农活依然不轻松。尤其是华北、西北地区,深翻土地,精选良种,越冬作物开始播种。所以有人说“寒露霜降,赶快抛上”、“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而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寒露前后风雨频繁,所以要抓紧抢收水稻、玉米和豆类作物。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谚语“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就是最好的诠释。此时,昼热夜凉,天气干燥,人们需要根据冷暖交替来调整自己的穿着。《二十四节气(三)》邮票“寒露”一枚表现的就是人们量体裁衣,准备迎接寒冷到来的生活场景。此外,寒露期间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期间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据今日所见古籍的记载,在汉代重阳节已成为固定节日,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的民俗活动。有的地方无山可登,就用“糕”来代替登高,所以重阳节还要吃“重阳糕”。此外,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消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节气诗词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海报、图片编辑:于童
撰稿:隗琳珏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