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岩壁
话说公元336年,有一位法号乐僔的僧人手持法杖徒步经过敦煌的沙漠,忽见面前三危山的山壁金光闪耀,如万佛临世,乐僔僧人仿佛得到了神启,便在其对面的鸣沙山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小编在这里科普一下,莫高窟一带虽气候干燥,但在夏秋时节降雨过后,会出现一个特别奇特的自然现象:太阳光照在厚厚的云层上,折射到三危山的时候,会出现金光万丈的壮观场面。
或许是因为看到这样的景象,乐僔僧人才决定在此开窟。此后另一位法良禅师又继续在这里建洞修禅。
随着越来越多的佛教信徒聚集在这里绘制壁画,雕塑佛像,渐成规模,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高处的洞窟”。后世演变,“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关于莫高窟命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意为不可能、没有也。顾名思义,莫高窟的意思,就是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和功德了。这便是莫高窟的缘起。
(本文邮票以画面年代排序)
T.116 敦煌壁画(第一组)
4-1北凉·供养菩萨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87.5.20
之后的北魏、西魏和北周时,贵族皇室都崇信佛教,莫高窟得到了大的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洞窟和庙宇。
T.116 敦煌壁画(第一组)
4-2北魏·鹿王本生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87.5.20
T.116 敦煌壁画(第一组)
4-3北魏·天宫伎乐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87.5.20
T.116 敦煌壁画(第一组)
4-4北魏·飞天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87.5.20
特3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一组)4-1 狩猎·西魏
设计者:孙传哲 雕刻者:孔绍惠
发行日期:1952.7.1
特6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三组)4-1 马夫和马·西魏
设计者:孙传哲、夏中汉
雕刻者:吴彭越、刘国桐、
李曼曾、林文艺
发行日期:1953.9.1
特6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三组)4-2 伎乐人·西魏
设计者:孙传哲、夏中汉
雕刻者:吴彭越、刘国桐、
李曼曾、林文艺
发行日期:1953.9.1
T.126 敦煌壁画(第二组)
4-1西魏·狩猎 4-2西魏·战斗
4-3北周·农耕 4-4北周·建塔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88.5.25
特3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一组)4-2 供养人·北周
设计者:孙传哲 雕刻者:孔绍惠
发行日期:1952.7.1
特6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三组)4-3 战斗·北周
设计者:孙传哲、夏中汉
雕刻者:吴彭越、刘国桐、
李曼曾、林文艺
发行日期:1953.9.1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的规模达到了鼎盛,武则天统治时有洞窟千余个。
从现存的洞窟规模及分布,我们也能一窥当年的盛况。规模庞大的莫高窟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区主要是佛徒传播佛教义理和禅修的住所,也有少量洞窟用于高僧死后存放骨灰。
这些洞窟壁画绘制精美,表现佛陀、菩萨、天王、力士、梵天、罗汉、供养人等单人画像,也有传播佛教故事,度化众生的本生故事画、佛教经变画、佛教史迹画等包含众多人物、飞天水鸟、重阁高楼、亭台水榭的巨幅画作。
彩塑作品分别有佛陀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像、力士像、罗汉像及高僧像等。还有包括石窟藻井、壁画边饰,画像、塑像衣饰的装饰纹样的图案画。
这些内容在中国邮政发行的数套以敦煌壁画和雕塑为题材的邮票中都有所展现。
T.150敦煌壁画(第三组)
4-1隋·飞天 4-2隋·供养菩萨
4-3隋·观音济难 4-4隋·帝释天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90.7.10
特3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一组)4-3 飞天·唐
设计者:孙传哲 雕刻者:孔绍惠
发行日期:1952.7.1
特3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一组)4-4 乘龙天人·唐
设计者:孙传哲 雕刻者:孔绍惠
发行日期:1952.7.1
特6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
(第三组)4-4 牛车·唐
设计者:孙传哲、夏中汉
雕刻者:吴彭越、刘国桐、
李曼曾、林文艺
发行日期:1953.9.1
1992-11 敦煌壁画(第四组)
4-1 唐·菩萨 4-2 唐·伎乐
4-3 唐·乘龙升天 4-4 唐·出使西域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92.9.15
1994-8敦煌壁画(第五组)
4-1 唐·飞天 4-2 唐·维摩诘
4-3 唐·张议潮出行图 4-4 唐·魔女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94.7.16
2012-19 丝绸之路
小型张 交流
设计者:陈景异、惠斌、李群
发行日期:2012.8.1
(注:邮票图案为敦煌壁画中
唐代《反弹琵琶图》
和《张骞出使西域图》上下组合而成)
而在北区的二百余个仅有少量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则多为画工、塑匠居住的生活窟和僧人行禅的禅窟。然而莫高窟也无法摆脱盛极而衰的规律,安史之乱后,莫高窟再也难以恢复曾经的辉煌,渐趋衰落,北宋、西夏和元代,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极少开凿新的洞窟。
元代后莫高窟甚至一度沦为边塞游牧之地,很多牧民在洞窟里烧火做饭。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鲜为人知。至清代有文人记录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并探讨它的创建年代和历史。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96.8.15
1996-20M 敦煌壁画(第六组)
小型张 元·千手观音
设计者:吴建坤、任宇
发行日期:1996.8.15
本以为就此没落下去的莫高窟将会成为第二个消失在沙漠中的楼兰古国,然而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的出现却给莫高窟带来了另一种命运。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民生凋敝,莫高窟荒废已久,王道士来到莫高窟找地盘,梦想把莫高窟改建成道观却苦于没有资金。在清理洞窟砂石时,意外的发现了洞窟墙面上出现了一个门形状的裂缝,王道士就和助手打开了这个神秘的门,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中包含五万卷以上汉文及各种少数民族的文字撰写的文献,90%都是佛经以及佛教相关的文献。除此以外还有道教、摩尼教、儒家等经文以及社会经济文书,启蒙读物等文献,还有一些极为精美的绢画、纸画、法器。
王圆箓将这些珍贵文献运出来售卖,引来了英国的A·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他们相继掠走洞中大量经书等文物,闻风而至的俄国人S.F.奥尔登堡、美国人L·华尔纳还采用化学药剂粘贴盗走了莫高窟的一些最精美的壁画,大约有26处之多。
这些被抢走的文物现在大部分藏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中。此后1921年沙俄白军数百人窜入敦煌,扎营莫高窟,在洞窟中烧火做饭,至今很多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像上仍然可见当初烟熏火燎和随意砍刻的痕迹。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莫高窟遭到了严重的浩劫,从文物宝库沦落成了废品回收站,然而莫高窟的灾难命运还没有结束。
莫高窟的营造历经1000多年,后代经常会用泥土覆盖掉前朝的壁画作品,其上再绘制新的作品,所以莫高窟洞窟会有数层壁画累加的奇观。20世纪40年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两次来到敦煌临摹壁画。令人遗憾的是,为窥探下层的隋唐壁画,他把覆盖在上层的宋代及晚唐壁画直接铲掉,造成壁画面目全非,也使后来的研究者再也无法得见壁画真容。
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难道只能沦为废墟吗?满身伤痕的莫高窟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法国塞纳河边,一位学习油画的青年,在平时散步路经的书摊上看到了伯希和在中国抢走的藏经洞绢画印刷品,颇为震惊,他说我从中国不远万里来学西方绘画,没想到在中国西部沙漠边陲还有这么精彩的艺术。
青年人决定立刻回国,他要去敦煌,要去看看莫高窟,而这一去就待了一辈子。这位莫高窟的有缘人就是常书鸿。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学子,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敦煌大漠戈壁,他们清沙筑墙、整理资料、修复石窟塑像、临摹历代壁画,为敦煌保护打下坚实的学术和管理基石。
1944年,莫高窟建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莫高窟得到真正的重视和保护。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对石窟进行勘察、保护和维修。20世纪60~80年代还进行考古发掘,新发现一批窟前建筑遗址、洞窟和文物。
莫高窟终于摆脱了被掠夺、被破坏的命运,再一次焕发了光彩,莫高窟事业迈入了国际合作、科学保护、弘扬传播的崭新阶段,迎来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保护文物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0年是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年。中国邮政于2020年9月26日在甘肃敦煌大剧院举行盛大的《莫高窟》特种邮票首发仪式。
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任永信
与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世林
为《莫高窟》邮票揭幕
在四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上分别表现了从北魏到晚唐几百年间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高窟壁画和雕塑艺术作品,彩塑佛像面容安详,姿态典雅;壁画设色浓丽,绘制精美,分别代表了这几个时代最杰出的造像艺术水准。
2020-14 莫高窟
(4-1)北魏 释迦禅定像
设计者:夏竞秋
发行日期:2020.9.26
2020-14 莫高窟
(4-2)北魏 影塑飞天
设计者:夏竞秋
发行日期:2020.9.26
2020-14 莫高窟
(4-3)西魏 佛菩萨像
设计者:夏竞秋
发行日期:2020.9.26
2020-14 莫高窟
(4-4)唐 菩萨坐像
设计者:夏竞秋
发行日期:2020.9.26
2020-14 莫高窟
小型张 唐 释迦佛一铺
设计者:夏竞秋
发行日期:2020.9.26
大漠戈壁,迷人莫高窟,等待你去探访。

摄影:梁耀华
撰稿:孟洁
文字编辑:周凯
图案编辑:于童
排版: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