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达1071万人。
今年的高考注定非同寻常—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令这场考试整整推迟了一个月,也让参加高考的学子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考验。这是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作出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的决定。从过去40年来看,即便是在2003年和2008年,高考都没有推迟一个月的记录。
今年的疫情虽然打乱了我们的脚步,却教会我们坚韧不放弃。高考制度的诞生亦是如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高考制度也曾历经波折,但学子们积极向上、追逐梦想的方向永不改变。
回顾历史,高考制度是怎样产生的,考试的时间曾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高考制度的曲折发展

高考的恢复与考试时间的确立

1.不到最后一分钟,不松懈
上考场前,复习一下以前经常错误的试题,多看一眼整理的笔记,有时候考场上的某一道题可能就刚好是考前看了一样的复习资料。
2.充分休息,不焦虑
一定要充分休息,不焦虑,因为焦虑的情绪对考试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
3.做好考前准备
细致检查《准考证》、身份证和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是否准备妥当。
参考来源:《高考:60年的历史记忆》,光明日报,2012年6月6日
部分图片为广州岑英恺藏品,特此鸣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