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国宝档案
姓名:曾侯乙编钟
出土日期:1978年
出生地: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现居住地:湖北省博物馆
朝代:战国早期
我出土于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早在曾侯乙编钟之前,很多音乐文物专家曾提出“一钟双音”的发现。但是,这一新成果却每每被斥为“无稽之谈”,没有人相信在一件钟上会发出两个不同的音。直到我的出土,中国先秦乐钟的“一钟双音”才被世人普遍认可。我的出土不可辩驳地表明,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已经有了十二音系统,具备旋宫转调的能力,有良好的音乐表现性能。“一钟双音”及“十二律”的发现,是中国人在公元前五世纪为人类的音乐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
1983年,第一套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通过国家验收,达到了“形似”“声似”的效果。
1984年国庆期间,我的复制件为共和国生日献上了首场大型民族交响乐。1997年香港回归,作曲家谭盾创作大型交响曲《一九九七:天地人》,曾侯乙编钟以雄浑深沉的乐声走上世界舞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的音乐,以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和玉磬的声音,制作了“金玉齐声”“金声玉振”的宏大而庄严的颁奖礼乐……
T.122M 曾侯乙编钟(小型张)
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小型张下部为编钟形象,上部为竖排的文字说明。画面与文字交相辉映,很有中国古代文人画卷中诗画一体的风格,整个票面古朴典雅,布局精巧,您收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