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些朋友的留言中作出了回答:
五一小长假期间,
又可以在家整理集邮册了,
也顺便写下一些邮册选择的心得,
与大家共同分享。

小编自幼集邮,每年一本年册自不必说,时间长了,册子就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于是便想到了合订版的定位册。自幼集邮,自是爱邮之人,正所谓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大多邮票如今并算不上什么名贵之物,但能力范围之内给它们一个好归宿,想必也是每一个爱邮之人的心愿。
高端大气的进口册子固然是好,但无论是编排方式还是邮票信息的文字说明都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且高昂的价格也让许多集邮者望而却步。因此,国产品牌中的中高档产品,也就成为了小编的首选。
小编最初的选择是这种三孔活页夹的双保护定位册,采用双层PVC贴片,下衬黑边底图,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每个位置应该插放什么邮票。每页另配保护膜一张,对于邮票的保护堪比当下热销的N95口罩。同时,由于该品牌推出时间已长达二十余年,产品线积累也十分丰富,不仅有全部的中国邮票套票,还包括有小版张、小本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定位页,拥有着一批忠实粉丝。
然而,这种定位册近年来却面临着粉丝流失。首先,在编排上正如之前小编所说,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过度紧密的编排方式,一些页面看上去显得拥挤凌乱。其次,三孔活页的规格也与当下主流的邮册常用的四孔夹不合身,通用性较差。最重要的还是贴片的材质,虽然也是中性材质,但无论是从质感上还是视觉效果上均与进口主流品牌存在相当的差距。
全视角定位册是当下十分流行的高端定位册形式,它的特点十分鲜明,那就是可以很方便地看到邮票的背面。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集邮圈里刮起了苛求背胶的风气,全视角定位册的推出无疑迎合了当下集藏爱好者的喜好,一度受到青睐,小编也几乎购买了该品牌的全系列产品。但试用之下却也发现其缺点也很明显。
全视角定位册的另一大特点是,邮票存放的空间较大,可以方便地摆下一些有边纸的邮票,但该品牌在仓促推出之间借鉴了前人的设计,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反而继承了一些并不太合理的编排版式。同时部分邮票与小型张放在同一兜片中,让插放过程显得很不顺畅。
而全视角定位册被认为最大的优势——可以方便看到背面,其实对于看背胶来说也是毫无用处,毕竟看背胶要侧光观察,有保护膜的反光,怎么能看清背胶呢?其作用还是观看有无发黄、霉点及背贴。而贴片与底页粘合不佳的问题,更让这一优势在实用中体验不佳。
在以上两种定位册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小编终于等到了第三款定位册,与之前的产品相比,该款定位册的定位可谓是直击薄弱环节。
作为核心技术采用德国进口护邮夹的定位册,在封面上也同样突破了技术壁垒,摇杆式外壳也毫无疑问是模仿了德国灯塔。
当然,任何产品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比如该系列定位册所包含的5000余枚邮票中也有1枚邮票的尺寸出现了错误。而且作为新的品牌,其产品线也有待完善,小版、特供、港、澳邮票都有待增加。小编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定位册产品,让我们的收藏更加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