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纳狄
作为交易平台的博览会,如果主题是艺术品,那么交易绝非唯一要做的事。虽然成交量对展商和主办方都很重要,但越来越多的博览会策划人希望观众们感受了本品牌的好格调,希望展商们在赚钱的同时为自己跻身于一个更加高端的平台而充满满足感。
除了参观每家画廊的展位,艺术家的个展与业内沙龙、讲座、研讨会等已经是优质博览会的标配了。不管是全球都关注的巴塞尔,还是辐射中东的迪拜艺博会、盘踞亚洲的“艺术登陆新加坡”,都会为参与者设置这样的三部曲。
在去年11月的迈阿密艺博会上,老牌明星艺术家翠西·艾敏的个展为其揭幕,虽然还是那些熟悉的作品,却还是令许多参展到疲态的人们为之兴奋。在这样一个你我都奔着交易或者未来的交易而来的场所,艺术家个展让人觉得自己距离艺术的本质更为接近,在成系统的、有主题和思路的作品面前,似乎能有一分钟忘记自己 其实是来挣钱和社交的。
在即将于5月14日开幕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不少画廊都专门策划了艺术家个展。香港本土的O-ra-Ora画 廊将举行艺术家彭薇的展览《遥远的信件》。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碰撞,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不管是早期的香港艺术展,还是被收购后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都偏重当代,作品形式多样,独不缺光怪陆离。而彭薇却是一直执着于传统艺术的元素,她不是在画山水,而在画卷轴、册页,这一最古老持久的书籍形式。它们的每一 部分:绫裱、玉池、格水、题跋,包括画盒,都是由艺术家亲手制作完成,评论家们说:“任何山水画试图"统摄"自然,这批画则"统摄"卷轴、册页,但是彭薇 的精妙手绘,使人将之误读为古典山水画。这一误读,造成传统山水画与现代观念作品的错位,这种错位又使彭薇的作品出现双重效果。”就如瑞士藏家乌里·西克所说,彭薇以再传统不过的手法,与传统分离,又使传统文本与当代观念在纸面上合一。
去年的外围展令人印象深刻,在小小的中环毕打行里,就集中了高古轩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个展、汉雅轩的邱志杰个展《岛瞰》等展览,而另一艺术区域的白立方和贝浩登则分别带来英国艺术家兄弟Jake&Dinos Chapman和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展览,从画廊扎堆在博览会期间办展览可以想见今年的盛况。《遥远的信件》和许多博览会上的展览一样,艺术家本人都会到画廊的展位上“助阵”, 去年十月的Fine art asia艾轩在其个展上难得的出现,令画廊人气暴涨,藏家们纷纷来与艾轩见面合影,短短两天就卖光了带来的作品,客观上说,这也是画廊乐意在忙碌的会展工作中为艺术家做个展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在《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2014》中显示,2013年全球经销商称其销售 总额的33%是通过艺术展会出售的。
来源于: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