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走过的集邮弯路(二)

[日期:2014-04-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集邮杂志》2011年第1期 作者:柳承美

    重邮票,轻封片  一提起“集邮”,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收集邮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其实“集邮”的范围远远不仅限于邮票,还有更加丰富的封片简戳等,这些也是容易被集邮入门者忽略的邮品。一些朋友为了得到封片上的邮票,甚至将其直接从封片上撕揭下来,或剪坏封片得到邮票。我在开始集邮的30多年里,就做了很多这种令人痛心的事。父亲曾赠送给我很多1930年前后贴有帆船图案邮票(图1)或农获图案邮票的实寄封。刚集邮不久的我大喜过望,立刻找来剪刀,将邮票从封上剪下来。用了约一周的时间,数千枚实寄封全部被我破坏,为此我得意了很长时间,从此养成了“剪封取票”的习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纪特邮票实寄封、70年代的“文革”和编号邮票……就连盖有国庆纪念邮戳的实寄明信片(图2)也未能“幸免于难”。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集邮前辈的指导下,我才逐步认识到:实寄封片是邮政历史的重要见证物,其收藏意义和收藏难度较之于邮票也更大。实寄封片不仅能够真实记录各时期邮票的变化,还体现了邮资变化、邮戳使用、寄递邮路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收集和研究实寄封片的意义所在。
    那些躺在我的邮票册里的帆船图、农获图邮票和许多老纪特信销票,见证了我走了30多年“重邮票、轻封片”的弯路。每每看到它们,我不禁为自己长时间的错误做法而感到遗憾。我用自己的切身教训,建议集邮同好们最好能够树立“重邮票,也重实寄封片”的意识,养成“刀下留封”的良好习惯,不要再走“重邮票、轻封片”的弯路。

图1                                              图2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我走过的集邮弯路(一)
下一篇:我走过的集邮弯路(三)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