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走过的集邮弯路(一)

[日期:2014-04-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集邮杂志》2010年第12 作者:柳承美

    近年来,在参加集邮活动的时候,不时有人让我介绍集邮的经验、方法。回顾自己的集邮经历,实在是谈不上有什么好经验、好方法。在60余载的漫漫集邮道路上,欢乐与忧愁、努力与无奈交织在一起,期间也中断过两次,但始终难以割舍。如今我已年过古稀,依然痴心不改地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向前走。唯一有所区别的是,我逐渐感悟到集邮是我的一项业余爱好,千万不能“绝对化”。而自己正是一度受“绝对化”的影响,在集邮中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写出来,供喜爱集邮的同好们参考。
    1. 重旧票,轻新票  绝大多数集邮者是从收集信销票开始的,特别是从小开始集邮的朋友们。青少年在邮识和财力方面都比较欠缺,信销票成为他们最好的集邮途径。过去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集邮要集“信销票”才算是真正的“集邮”。
    笔者开始集邮时也不例外,甚至在邮龄超过10年、已经有了一定收入的时候,仍然只收集“信销票”(图1)。买到新邮票(图2)后,还要想方设法地将新邮票转换成“信销票”。我曾用一年多时间,将特13“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邮票一套18枚寄给亲朋好友进行“转换”,最后还缺3枚未能顺利回收。后来,如“牡丹”、“唐三彩”、“黄山”和“梅兰芳”等大套票,实在无力去“转换”,干脆直接购买“盖销票”加以收集。直到1963年,我在阅读《集邮》杂志上的邮文时,才对“旧票”、“新票”的关系有所认识,只集“信销票”的偏激做法也得到纠正。
    其实,收集“信销票”是件好事。对于初集邮者特别是青少年来说,不仅能够从中获得邮票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用邮常识,体会集邮过程中的各种乐趣。但是,只集“信销票”而排斥“新票”就不合适了,更不必非要将“新票”逐一“转换”成“旧票”,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傻事。“新票”的特点是品相好,大多数邮集展品素材都选用“新票”,其收藏价值也高一些。
    集邮虽然是个人的业余爱好,但它毕竟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集邮者应该认真了解和学习有关邮政、集邮的基本知识,比如掌握新票、信销票、盖销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在邮票的收集上,千万不要搞“绝对化”,走“重旧票,轻新票”的弯路!

图1                                       图2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原工学院办会士个人邮展
下一篇:我走过的集邮弯路(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