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金奖集邮文献的启示——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国际集邮联讲座侧记

[日期:2014-04-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集邮》 作者:黄剑波 葛建亚

    2009年4月15日上午,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组委会在河南洛阳博物馆新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中国2009 世界集邮展览第二场“国际集邮联集邮讲座”。讲座以集邮文献为主 ,兼有邮品辨伪方面的内容。国际集邮联理事、中国2009 世界集邮展览总顾问郑炳贤主持了讲座。国际集邮联主席约瑟夫·沃尔夫;副主席彼特·麦克凯恩、朱思·多瑞、瑞蒙·托德等出席。中外集邮界人士共170多人出席了讲座。其中,外国集邮家(包括本届邮展集邮文献类评审员)近40人。
    郑炳贤先生首先发言。他简要介绍了本届世界邮展集邮文献展品的参展和评审情况后说:集邮文献获金奖、大金奖很难。我认为任何一部集邮文献获镀金奖以上都应是值得庆幸的。十多年来,国际集邮联只颁发了10部文献类的大金奖,而每次世界邮展都有几十部大金奖。这次世界邮展的大金奖就达到四五十部,却没有一部文献类展品。这次文献类展品最高奖只评到金奖,中国的文献类展品只评到大镀金奖。在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作家在创作集邮图书,大约有十分之一的集邮图书可以是很好的集邮文献。
    郑炳贤先生认为,这次世界邮展中有许多非常好的“目录类”展品,对集邮者有非常好的帮助,并感谢组委会为集邮文献类展品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条件。
    这次的荣誉类展品中,有4部文献展品,其中两部获得过大金奖,两部获得过金奖。在此介绍的目的是让中国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了解获得过大奖的集邮文献是怎样的和如何创作的。
    接着,国际集邮联理事保罗·可麦利介绍了荣誉类展品中曾获得过世界邮展大金奖的两部集邮文献。
    第一部:《威尼斯共和国史前邮戳》。作者沃梅尔先生1963年开始集邮收集瑞士、意大利史前封。过去35年间,作者的邮学著作多次获得国际集邮联世界邮展的金奖和大金奖。是国际集邮联专家委员会的委员,1977年组织并参加在瑞士举办的有27国参加的世界上第一次集邮文献展览,1986年进入世界集邮名人榜。这部书是作者编写的关于古代意大利各联邦史前戳的系列丛书之一,介绍威尼斯共和国,文字用意大利文,每个标题都是意大利文和英文双语,作者对邮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很多创见,所介绍的748枚邮戳全部有插图,插图按照实际大小制作,具有较高的珍罕性,同时介绍了这些封戳的鉴定和辨伪。首先,这本书的设计很优美,外观令人振奋,评审中获得5分;书的扉页制作得很好,书后有详尽的索引和引用文献,有ISBN国际标准书号,插图很好,图片清晰,说明清楚(双语),地图贯穿始终,30页彩色插页采用双语制作。技术含量评为15分;作者有制作集邮文献最高奖的经历,文风清新,可读性强,完整地展现了邮集的特点。所以,在“处理”一项的40分中,作者获得39分。作者的这本书具有很高的研究深度,具有独创性,经过多年研究,成果被多次引用,被视为同一研究领域的标准,作为楷模。在“创新性、重要性”一项中,得到38~39分。总分为96-97分,获得大金奖。作者由一部大金奖的邮集展品,进而写作出一本大金奖的集邮文献,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威尼斯共和国史前邮戳》封面

 

    第二部,《西班牙集邮史前目录—西班牙及印地安属地邮戳》。由格英诺福和迪泽安编写的这本书收录了18-19世纪西班牙印地安属地的全部邮戳,由安吉·莱泽先生的西班牙爱德菲(Edfile)出版社出版。关于从1717年开始的邮戳以及西班牙印地安属地的邮戳,在1971年以前没有出版过目录, 之前只有少量的研究文章问世。第一版目录两卷本,990页,作者在书中展示了很深的研究成绩,在其他地方也发表了很多同类文章。1983年出版第二版,内容增加了50%,2004年出版第三版,基本定型,成为了同类目录出版的标准。共4卷,1700多页,240×170毫米。之所以说这本书应该得大金奖而不是金奖,主要是基于以下评审标准:1.外观,5分。这本书设计出色,展示优美,装帧大方,插图精美,硬精装。2.技术成分,该项15分,本书得到14分。书的内容非常清晰,邮品的色彩被适当地还原和展示,图表丰富,插图精美,用纸很好,目录、索引安排恰当,很好,也很实用。书的印刷设计完全是西班牙风格,而不是欧美风格。3.处理上,该项满分40分,本书得分39分。4卷分别为411页、432页、416页、474页,第一卷用了57页介绍属地邮资,接下来介绍了9个邮区;第二卷介绍了10个邮区;第三卷介绍了12个邮区;第四卷介绍了美洲殖民地的领地。4.创新性、研究性和研究深度。本项满分40分,该书得分38分,该书具有很好的资料性,同时又具有很深的研究深度。如果我们拥有了这套书的从第一版到最新版本,就可以看到这本书是如何不断改进的。

 

《西班牙集邮史前目录——西班牙及印第安属地邮戳》封面


    保罗·可麦利介绍之后,郑炳贤先生再次发言,着重介绍了两部获得金奖的集邮文献。
    第一部:《国际大奖俱乐部手册1950-2000》。每次国际集邮联的世界邮展,都会产生国家大奖、国际大奖和荣誉大奖,在10年内获得3个大金奖的邮集参加锦标赛类展出,锦标赛类展品中选出一个获得锦标赛大奖。作者斯潘白特是一位英国朋友,他尽其所能,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和所有国际集邮联世界邮展每一位大奖获得者取得联系,收录了所有获奖者的集邮经历和获奖邮集的精华,同时介绍了国际集邮联世界邮展的历史和国际大奖俱乐部的历史,这是对国际上很受重视的集邮家的贡献。这部集邮文献在2003年曼谷世界邮展上得到93分,获得金奖。


 

《国际大奖俱乐部手册1950-2000》封面

 

    第二部:《集邮专家鉴定》。国际集邮联专家组前任主任沃尔夫冈·海利格花费了很长时间,把国际集邮专家鉴定活动及专家组成员的经历和专长、其藏品和邮集都做了详细介绍。这部集邮文献的难度在于需要联络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所有专家组成员,需要他们的资料和邮集、藏品图片等。这本书还同时介绍了国际集邮专家组的历史和基本情况。这部集邮文献在华盛顿2006世界邮展上得到94分,获得金奖加特别奖。

 

《集邮专家鉴定》封面


    国际集邮联集邮文献委员会主席安东尼·维尔威斯作了关于 “集邮文献发展趋势”的演讲。他首先表示赞成郑炳贤先生关于“集邮文献获金奖、大金奖很难”的说法,然后说:我们鼓励每个集邮者学习撰写集邮文章并发表在杂志上,然后参加展览。他形象地比喻:获得集邮文献大金奖相当科学院院士水平。他认为集邮文献类展品需要更好地交流。他说:100个集邮者中可能有20个受过相应的教育也有集邮知识,具有这样的能力,可撰写集邮文章。但可能只有5个人会这样做。同时他认为,集邮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交流,而通过写作是最好的交流。
    讲座上,葛建亚代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集邮联集邮文献委员会委员刘佳维宣读了题为“中国的集邮文献与文献集邮活动”的讲演稿。国际集邮联专家鉴定委员会会刊编辑、前国际集邮联主席克努·莫尔介绍了FFE杂志并以其中《邮品辨伪》一文为例作了演讲。国际著名集邮家罗宾·格威恩作了关于“集邮文献的评审”的演讲。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李曙光作了题为“警惕伪封”的演讲。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寄希望于年轻人——访梁鸿贵
下一篇:“个性极限片”的简单制作方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