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寄希望于年轻人——访梁鸿贵

[日期:2014-04-1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集邮》

    在中国2009世界邮展期间,《集邮》杂志主编刘劲采访了本次邮展评审委员会主席梁鸿贵先生。梁老由于年事已高,展事冗忙,所以谢绝了其他所有的采访,但见到《集邮》杂志的后辈很是高兴,因为梁老原是中国集邮出版社的社长、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也是《集邮》杂志的老领导。他抽暇回答了刘劲的提问,并请《集邮》杂志转达他对所有关心他的朋友们的感谢。
    刘劲:梁老,您对本次世界邮展的总体评价如何?
    梁鸿贵:总体水平很高啊,你看那锦标赛邮集,真是好得很,很有看点!从参展的外国邮集水平来看,有许多是相当好看的,你平时难得一见。从外国人的反映来看也是相当满意,他们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来参观。无论是展场还是活动,安排得都很好。洛阳的发展进步和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感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组织委员会提供的完善的设施保障,从而使得评审工作在工作人员完整、高效、和谐的协助下,高效率地、顺利地完成了评审委员会的既定工作。
    那么多的观众参观邮展,不仅是集邮爱好者对集邮活动充满热情,也有很多不急有的人对邮票也充满好奇。
    刘劲:您对参加洛阳世界邮展的中国邮集怎样看?
    梁鸿贵:中国的邮集进步明显。这次与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相比,是明显地提高了。比如我熟悉的专题邮集,原来一眼就能看出是哪是中国的,现在中国邮集的编排与世界高水平邮集相比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记得我第一次在国际邮展上领奖,是到仓库里领了3个铜牌装在兜里,而别人是拿了麻袋去装奖牌,很难受啊。现在大不同了。
    刘劲:您近年有些淡出邮坛了,是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
    梁鸿贵:是因为精力不够了。感谢这些年来,还有这么多人关心我,还给我寄信、寄刊、寄邮品。还有很多人找我,信件是由集邮协会转过来的,有的要回信,有的要签名,实在抱歉,我都没精力回复。我跟全国集邮联说了,不要让我当常委、挂什么衔,会士让别人去当吧。我这些年,出门走动也少,这次见到许多老朋友,见面就拥抱,高兴得不得了。许多邮友见面叫我梁老师,我也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了,那个热情啊,见面都掉眼泪,我也掉眼泪。邮友之间的友情真使我感动,请代我向大家表示感谢。
    刘劲:您这次出任中国2009世界邮展评审委员会主席,有什么感受和大家说说?
    梁鸿贵:我都80多岁了,这次实在是没法推辞。我真诚希望退出来,让年轻人尽快提高。要尽快培养年富力强的国际邮展评审员。我们的评审员邮识不差,鼓励大家要多学一点外语。年轻人有基础,学习英语会很快。我就敢讲,不怕讲错。我的法语很好,但英语水平不高,很多外国人讲英语也有结结巴巴的。我惟一的好处就是与外国人熟些,好多国际评审员的资格没我老,他们还比较尊重我,这样就比较好做工作。年轻人慢慢也可以做到这样。当评审员很辛苦,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时我身体还好,从早到晚评审,又要看上面,又要看下面,非常累。这次我的全家都反对我来,但杨贤足会长特别诚心,谭小为副会长到我家里说呀说呀,说答应我的一切条件。推辞不了,最终还是来了,我只希望为中国的集邮事业再贡献一点力量吧。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如何面对竞赛邮集减分降级
下一篇:金奖集邮文献的启示——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国际集邮联讲座侧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