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邮杂志》2009年第11期 作者:付心诚
劳特累克(1864-1901)是法国19世纪末叶的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图1)。他特别善于使用生动流畅的线条和大块色彩的对比来布置画面。他作画时不像印象派那样注重光线,而是强调形象的动感和整体效果。他在形式上采用的抽象手法和对二维空间的处理,是20世纪现代绘画的先兆,在当时受到以野兽派和立体派为代表的年轻画家们的尊崇。
1885-1897年劳特累克在巴黎蒙马特区居住的这段时间,是他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特别是1889年后,劳特累克通过在红磨坊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捕捉到的灵感而创作的一批作品,奠定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红磨坊夜总会是巴黎新兴的娱乐和社交中心,入夜后不同阶层的人士纷至沓来。劳特累克几乎每晚都在这里徘徊。他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着眼前的灯红酒绿,然后勤奋地用画笔记录下这喧闹的众生相。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来此寻欢作乐的绅士和淑女(图2,《布罗洛先生》;图3,《在红磨坊跳华尔兹的两个女人》),更多的是在此献艺的演员。
劳特累克1890年完成的油画《红磨坊的舞蹈》,淋漓尽致地渲染了红磨坊夜总会欢乐热闹的场面,是他的“红磨坊”系列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图4)。画面的前景是刚进入夜总会的两个盛装贵妇,中景则展示了当红舞星拉·姑柳与男伴的激烈热舞。拉·姑柳舞技出众而又活泼健谈,劳特累克十分欣赏她,一共创作了13幅关于她的作品(图5是1892年创作的《拉·姑柳和姐姐在红磨坊》)。
珍妮·阿弗莉也是当红舞星,天生的乐感使她能迅速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她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劳特累克的作品中,如《四人方块舞开始前》这幅作品,表现了舞蹈开始前珍妮·阿弗莉双手扶腰的姿态(图6)。
歌星伊薇特·吉贝儿因不俗的容貌和革新的唱腔,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劳特累克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为她作画,刚开始她很不理解,曾写信央求劳特累克:“不要把我画得那样丑陋,稍微可爱些吧!”以后她终于理解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当巴黎某杂志希望选她作封面女郎时,就毫不犹豫地请劳特累克为她画像。劳特累克1894年创作的《歌唱中的伊薇特·吉贝儿》(图7)就是后来刊登在杂志封面上的作品。
劳特累克1895年的作品《丑角明星莎尤考》,表现了小丑舞星莎尤考在被胖伙伴拖进后台的一瞬间,仿佛听到画外某人的呼唤而回头一望(图8)。劳特累克通过人物的眼神传达出她内心深处的悲哀。
1893年底,劳特累克邂逅了歌剧演员玛塞尔·兰德。他十分欣赏兰德的演技,一年中竟反复观看兰德演出的歌剧《希尔佩里克》达20次。在观剧的同时,还为兰德画了许多速写。1896年劳特累克创作的油画《跳波丽露舞的玛塞尔·兰德》,是关于兰德的绘画中最成功的一幅(图9)。这幅作品用线条和色彩勾勒出兰德的舞姿,显得轻盈欲飞、动感十足。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