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30日 东南网-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王凤山 通讯员 谢贵明 林俞泉
日前,记者走进平潭边防支队两间临时腾空的营房,只见元代青花云龙纹八菱小罐、清代康熙青花牡丹凤纹军执……各式各样的文物摆满了房间。
“这是近年来我省边防部门查获的最大一起倒卖文物案件,查获文物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实属罕见。”平潭边防支队侦查队队长李沙说。经过近3个月的侦查,该支队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倒卖国家文物案件,找回各类国家级文物2945件,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
在平潭屿头岛海域,有一座礁石,当地渔民称之为“碗礁”。2005年6月底,中国水下考古队的一个调查小组来到碗礁海域,发现一艘海底古代沉船。按照水下考古惯例,沉船遗址被定名为“碗礁一号”。
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不法分子纷纷想在这艘沉船上“分一杯羹”。国家文物局下发文件,要求制止盗捞行为。去年10月23日,平潭边防支队侦查员获悉,有几件海底文物准备从平潭屿头乡发往福清市。该支队立刻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查。在严密监视布控下,福清籍男子林善涛进入视线。
没过多久,侦查员就发现林善涛频频与长乐籍男子陈贵云联系。顺藤摸瓜,一个在平潭、福清、福州等地活动的倒卖文物团伙浮出水面,林善涛、陈贵云均是该团伙重要成员。
在案件侦办中,侦查员发现,陈贵云没有随身携带文物,但是每次交易都很顺利。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原来他每次和人联系完之后,均会从家中寄出一个快递包裹。
去年11月的一天,侦查员在福州东方古玩城寻找线索,看到一家古玩店员工打开手机微信,向一名顾客介绍一张瓷罐图片。交易完成后,两人用“摇一摇”的方式,互加对方为微信好友。侦查员受到启发,林善涛、陈贵云等犯罪嫌疑人会不会也是在交易之前用微信将图片发给买家,双方谈妥价格后,再以快递的方式寄送呢?随着侦查的逐步深入,确定这一团伙的确是通过微信方式进行交易。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专案组决定收网。今年1月3日凌晨,70余名警力奔赴平潭、福州、长乐、福清等地,同时展开抓捕行动,林善涛等10名涉嫌倒卖国家文物的团伙成员无一逃脱。
目前,10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文中犯罪嫌疑人名字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