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3年9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世人一想起王冕,仿佛就会联想起梅花。王冕身在元代,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他出生于平凡的农家,在江浙一带流传着他少年时勤学苦读的故事。据闻他身高七尺余,仪观伟岸。考进士不第,就烧掉了文章,开始研读古兵书。游大都(今北京)时,友人推荐他去翰林院供职,但他不就,而携妻孥归隐会稽九里山。从此以卖画为生,博得一世清名。
“王冕”入章,又是近期收藏界的一件大事。“王冕”大铜章由陈坚先生设计雕刻,以其独特的形制、浮雕以及构图设计使该章仿佛一曲高山流水,意在弦外,回味无穷。图画与浮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尤其是以充满着东方韵味的古典国画作品为表现对象,一中一西,风格殊途,“王冕”大铜章其高、低浮雕以及其他浮雕技巧的纯熟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浮雕艺术的表现能力,也体现了浮雕艺术与表意对象之间和谐统一的结合。而陈坚巧妙运用的留白、缺席绘画技巧,则是中国书画艺术在中国章艺术中的成功运用。
王冕以独特的画梅著称。画家透过展示梅花的清肌玉骨、淡泊野逸,抒发了士人的不与恶俗同流的清高孤傲。这枚大铜章的正面图案为王冕肖像及其著名作品《墨梅图》,画面设计总体采用写实手法,呈现出圆融周正的古典风格。
“王冕”入章,又是近期收藏界的一件大事。“王冕”大铜章由陈坚先生设计雕刻,以其独特的形制、浮雕以及构图设计使该章仿佛一曲高山流水,意在弦外,回味无穷。图画与浮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尤其是以充满着东方韵味的古典国画作品为表现对象,一中一西,风格殊途,“王冕”大铜章其高、低浮雕以及其他浮雕技巧的纯熟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浮雕艺术的表现能力,也体现了浮雕艺术与表意对象之间和谐统一的结合。而陈坚巧妙运用的留白、缺席绘画技巧,则是中国书画艺术在中国章艺术中的成功运用。
王冕以独特的画梅著称。画家透过展示梅花的清肌玉骨、淡泊野逸,抒发了士人的不与恶俗同流的清高孤傲。这枚大铜章的正面图案为王冕肖像及其著名作品《墨梅图》,画面设计总体采用写实手法,呈现出圆融周正的古典风格。

“王冕”大铜章在设计构图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讲究诗情画意,字韵印趣,就象是一幅用金属铜篆刻的文人水墨画,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它在设意取景、构图、笔法诸方面受传统文人绘画的影响。首先在构图上,它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以意布局,打破普通大铜章的构图形式,注重运用布局、空间的处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正面画面构图中,“王冕“的人物形象放在最近景,对于“王冕”人物形象的塑造,陈坚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粗犷、质朴、沧桑是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力求从微细处表现其人物特点。为了突出王冕曾经奔走天下的行者形象,他的头发虽然裹挟在发巾之中,发巾随风自然向后飘扬,衣着简单质朴,双目炯炯有神,一把胡须稍显卷曲杂乱,凸显出这位清贫孤傲的文人风餐露宿、漂泊天涯的流浪感。人物背后是一汇长卷,其最经典的“墨梅图”安放其中,一枝寒梅斜斜倚入画来,疏枝顿挫,直中带曲,梅朵珠胎隐现,风神绰约,可谓欣欣向荣,别开生面。章上画面的右侧上方,王冕传世的“墨梅”诗书于其上,“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画面的最底面是班驳凹凸的金属“墙面”,整个章的画面,王冕的诗、书、画、印结合完美,深邃地表达了古代远离官场的高士追求世外桃园的内心境界。人、画、景之间的空间关系明了,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又相互衬托,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显示出设计者陈坚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气势。

“王冕”大铜章的背面图案则为王冕幼时牧牛画荷图,和正面的文人气息浓郁相比,章的这一面则显得一派自然童趣。这面章的画面上,身着农家短袍的稚童俯卧于水岸边,他一手托腮,一手握老枝,似乎正在苦恼着,要不要把水岸边的那株荷花给摘下。他的身旁,老树蹒跚,水岸泥泞,水流潺潺,水面上几株荷花盈盈俏立。这幅回忆童年的小品画,虽然尺幅不大,但笔精墨妙,干净利落。画面中的牧童和荷花造型简洁生动,线条流畅娴熟,极富生活情趣和童趣。尤其是章面上对于童子形象的塑造,面部布局舒朗,五官刻画逼真,线条简洁流畅,形象分明生动,童趣十足。对牧童苦恼神情的造型捕捉,以及对荷花悠然轻盈姿态的把握,尤其生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了几分悠然自得的爽朗。
“王冕”大铜章采用椭圆形制,以高浮雕精细雕刻而成,规格为68毫米x 98毫米,分别限量铸有大银章69枚(成色为99.9%),黄铜章1601枚,紫铜章399枚,并每枚随附编号收藏证书。其正面就像一首深邃沉蕴的禅诗,古朴简淡中让人直达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心深处,而背面又相一首浸透着质朴深情的田园诗,让欣赏者领略到自然的气息,激起人们对朴素平淡生活的向往。性也,情也,人之两面,章之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