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200万张民国户籍卡重见天日

[日期:2013-04-0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4月04日   龙虎网-南京日报 

  姓名:陈诚  别号:辞修

  职业:国防部参谋总长

  出生日期:民国前14年12月12日

  本籍:浙江青田

  住址:普陀路8-1号保甲番号:6区23保9甲……

  这是一张民国户籍卡片,纸质微微泛黄,照片上的中年男子,身着上将军服,神情中透露着一种军人的威严。他,就是民国政界、军界近半个世纪的重量级人物,历任参谋总长,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的陈诚。

  在市档案局,像这样的卡片约有200万张!它们是1945年—1949年间南京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的户籍资料,粗略估计,涉及人口约130万—140万。这批沉睡了60多年的珍贵档案,如今正在夜以继日地整理中。被小心翼翼擦去灰尘后,它们大部分仍完整如初,无声而真实地向世人诉说着60年前的往事。

  发现篇:“首都警察厅”留下旧纸片

  “我的心跳都加快了!像这么完整的民国户籍卡片,国内绝无仅有!”虽然已时隔一年半,但市档案局接受整理处处长徐豫回忆起她看到这批卡片时的情景,仍难抑激动。

  那是2006年下半年,市公安局传来信息说,当年民国“首都警察厅”遗留在浦口仓库的一批户籍卡,由于常年无人问津,部分卡片已损坏霉烂或被虫蛀,希望市档案局能接手进行妥善处理。徐豫受命前去实地察看。见到这些旧纸片,她真是又惊又喜,“再不拯救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两局协商后,决定由市档案馆对其进行整理和数据录入。市财政为此拨专款50万元。

  2006年11月27日,警车开道,3辆大卡车满载着40多箱卡片,浩浩荡荡抵达市档案馆。由于装卡片的木箱基本都已散架,工作人员没敢请搬家公司,忙了一整天亲自动手打包、搬运。

  这是1948年戴季陶的户籍卡。当时他的职务是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抢救篇:除尘消毒后录入电脑,整理工作将历时3年

  这些户籍卡,在经过除尘、消毒之后,被重新编号,一张张进行电脑录入,然后进入恒温恒湿的档案馆库房收藏。整理工作被列为市档案局2007年的重点项目,从局长到普通员工,全局动员全民参与。为提高录入效率,市档案局科技处还专门开发了录入软件。即便如此,也要花将近3年时间才能完成。市档案局副局长陈道康说,截至目前,他们已整理出卡片70万张,录入50万张。遗憾的是,约1%的卡片由于鼠咬、受潮等原因,已经无法修复。

  张燕燕是档案局政策法规处一名工作人员,她说,从2007年1月开始,他们每人每月要完成400张的录入工作,有时白天工作忙无暇整理,就要把任务带回家去完成。

  录入工作虽然辛苦,却不乏惊喜。接收整理处的金玉珍在整理过程中,竟然发现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户籍卡!当时她的父亲只有27岁,照片上的小伙子潇洒帅气。金玉珍将这张珍贵的照片翻拍回家,带给仍健在的母亲,老母亲非常激动。

  卡片显示,著名教育家顾毓琇1949年任国立政大校长一职。

  价值篇:完整展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徐豫向记者介绍说,民国户籍卡编排很有讲究,分户卡、口卡两类。户卡类似现在的户口簿,口卡则相当于身份证。所有卡片按男、女两大类划分,并按照姓氏进行排列,目前已整理出的基本都是男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户卡,它以工作单位或者军队编制为户,户主就是上司领导,不仅外来人口的情况在户卡上得到了充分反映,也为研究南京当时人口流动、民族资本的规模、行业分布、城市驻军等情况提供了完整资料。由于南京当时是民国政府首都,特殊的地位更决定了这批资料的价值。

  记者拿起一张正在整理的卡片,14×8厘米的小卡片上,填报内容除了常规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内容外,还包括外貌特征、宣誓时期、兵役、义务劳动、保甲番号、左右手指纹等,反、正面密密麻麻,多达28项。

  随手翻翻,卡片的“职业”一栏更是无所不包,从大学教授、政界要员,到卖烧饼的、拉人力车的、制扇的、种菜的……一幅幅市井图活生生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不乏傅斯年、茅以升、傅抱石、吴贻芳、李士珍、戴季陶、陈诚、张灵甫、胡厥文、顾毓琇、陈邃衡等各界名人的资料。市档案局一位专家说,根据卡片情况看,1945年-1949年南京居民、驻军加上流动人口,粗略估计应在130—140万人。

  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华民国史学会理事经盛鸿,听记者说市档案馆有这么一批宝贝,兴奋地直呼:“重大发现!重大发现!”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对抗日时期南京的户籍制度进行过专题研究,但是苦于缺乏资料,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研究没能继续下去,“有了这批资料,我可以继续研究了!”他说,民国户籍制度已经比较完备,既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摁指纹、建立户口制,还借鉴了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设立了户籍证、保甲制。“这些户籍卡对研究南京人口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名人行踪以及外国侨民在宁情况,都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李全根认为:“虽然有关南京的民国史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从户籍登记卡资料来研究还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同时,它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对指纹的采集和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对今天的户籍管理仍有借鉴作用。”

  据悉,户籍卡整理工作全部完成后,将免费向社会开放,提供查阅。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自家农田大土堆原是两千岁汉墓
下一篇:赌王四太生日获赠20克拉钻石耳环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